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4月24日
第B10版:特刋
澳門虛擬圖書館

讀凱魯亞克《在路上》有感

《在路上》 作 者:傑克 · 凱魯亞克 出 版 社:江蘇鳳凰文藝

讀凱魯亞克《在路上》有感

我喜歡陷入一種狀態,不斷地閱讀,手邊枕邊常擺放一本書,得空便讀,一刻不歇地讀,尋不到喘息的機會。這是一種極端的狀態,但實際上非常美妙,讓人感覺生命的體現就是從一本書進入下一本書,即使肉體安然無恙,靈魂卻始終在路上。以上,是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在我心靈的映射,這種“讀後感”要比任何文字形式的記錄更加震撼、強烈。許多人聲稱《在路上》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歌手、文人、藝術家……這些偉人將此書放到一個崇高的位置,但在我身上,它是否也以同一種方式影響了我呢?是的,我想。 作為一個戀家又戀床的人,假如要我馬不停蹄地從中國南部直奔北部,我會說這是對肉體的折磨。也正因如此,迪恩與薩爾的美國流浪之旅(或許他們會更願意稱之為尋找心靈的旅程)使我大為震撼,日曬雨淋,燥熱的夜晚,蜷縮着棲身於馬路一隅,四周是嗡嗡作響的蚊蟲,悶熱的氣流靜止不動——如果要我經歷這些,我會毫不猶豫地跳進一條河裡,殺了我吧!但在同時,我的靈魂如同一口乾枯的井,央求着非凡的、充滿知性的旅程,人總是在路上。因為身體的耽於安逸,我只好轉向精神上的苦修,包括閱讀、思考所帶來的無實體的快樂。

我不能忍受沉悶的、被隔絕的城市,幸而在澳門,你的生活決不至變成枯燥無味的樣子。這座快樂的小城地處灣區,想要打開一扇嶄新的世界之門很容易,你可以孤身前往相鄰的城市,落地、生根,新的土壤無比願意包容庇護你。灣區裡城與城的關係如同親人之間的靈魂,不相同,卻總是相容。再沒有值得思慮的後顧之憂了,這裡的人文情懷有着深深的歸屬感,白日裡的車水馬龍、街頭巷尾的人情來往;夜深時一盞盞為夜歸人留下的燈,和暖的光線外是溫柔的夜色,沉靜的風和緩慢流淌的時光……這些東西足以讓我走在路上,也足以讓我駐足,它們滿足了旅人在精神上的需求,那種永遠在路上的慰藉,這是你可以從旅程中得到的東西。

為什麼不能停下來?這是凱魯亞克留給我們這些不屬於垮掉的一派的旁觀者的疑問。為什麼生命是永無止境的旅程?很簡單,生活的停擺是另一種形態的沉默和妥協,放任自己的精神麻木,使你的思維逐漸變得麻木不仁、缺乏生機,這是對自我的擯棄,無法被容許。《在路上》無疑告訴了我們一個永恆的真理——只有不斷的探索、前行,才是尋找安寧的唯一方法。生命是一條筆直的路,唯有往前走,才能找到心之所向;因為我們始終是太陽的孩子,理應走遍大地,踩在陽光照耀的土地上,這是一條藏在血脈裡的箴言。

如果迪恩生活在現在,也許他會失去身無分文地闖蕩江湖的勇氣,這個孩子心性裡的傻瓜聖人過着嬉皮的生活,居無定所,搖擺不定,簡直一團糟;可是,也有可能他會找到生活的實感,追隨一種更加安全穩定的前進方式。假如他生活在我身邊,我能想像他的人生,活在灣區,搭乘周末的高鐵或飛機抵達另一處城鎮,縱情生活,假期的尾聲再趕回自己的城市,不一樣的天地僅在幾個小時以外,實在無須忍受半途遭難的危險。在大灣區,廣州、深圳、澳門、香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風情,也許語言相差無異,但談吐、舉止,足以令你懷疑身處另一個世界。

這就是灣區的意義,文化交融,經濟發展,為達到這些目的,我們再不須要拖着疲憊不堪的身軀四處奔波,何妨將肉體暫且安置妥當,而靈魂依舊在路上。

高中組季軍 梁 愫 培正中學

2021-04-24 梁 愫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15118.html 1 讀凱魯亞克《在路上》有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