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4月20日
第D08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近代中國人物與澳門——張之洞

澳門城隍廟

張之洞像 (網絡圖片)

近代中國人物與澳門——張之洞

晚清時期,中國大地上對於中學與西學孰優孰劣之爭論聲浪不斷,當中更有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成為了晚清洋務運動的基本思想。而晚清重臣張之洞對此更是最樂道之,更是參與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之洞與澳門的關係可謂深切。一八四九年,澳葡第七十九任總督亞馬留強行關閉中國粵海關設於澳門的關部行台和驅趕中國在澳門的官員,在此之前,又以開闢馬路之舉而強行拆毀了近關閘一帶村民的房屋和祖墳,不從其令者更會將其先人的骸骨棄之於海。以這些行徑為開端,澳葡加緊在澳門擴張勢力的步伐,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當時華人的憤恨。當時澳門華人村落不少,尤以望廈鄉民為與澳葡對抗甚烈的代表,前已有一八四九年以望廈村民沈志亮為首擊斃亞馬留的事件。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雖澳葡已有強令向當時華人徵稅,但直至一八八七年,望廈村民還堅持向清政府交納田糧銀米。其間,澳葡官員也常入村勒收租鈔,望廈村民亦為此曾先後向中國的地方官員呈送稟帖陳述澳葡政府的種種行徑。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聞之,亦當即向澳葡交涉,申明禁止,並報告總理衙門,指出澳葡所居租界界限,竭力阻止澳葡的擴張行徑。

一八八七年,在獲悉清政府與葡萄牙王國在草簽《中葡里斯本草約》之時,張之洞更是上奏表示“焦灼傍偟,不可言喻”,力陳若同意草約中的“葡國永駐澳門,管理一切”等多項條款將會帶來莫大的弊害,並提出“挽回補救之策約”,包括細訂詳約(澳門仍係中國疆土,不是葡國屬地)、劃清界限(堅持陸界以圍牆爲界,水界屬中國所有)、界由外定(中葡共同派員,公同立界)、覈對洋文(詳對漢、洋文,以防狡混,而免侵越)、暫緩批准等五條。

今天,位於昔日望廈村一帶的美副將大馬路,屹立着兩座相鄰的古廟——觀音古廟及城隍廟,其中的城隍廟約建於清朝光緒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年),原本屬於觀音古廟的右側殿,後來獨立成廟,是澳門唯一一座供奉城隍的廟宇。廟內的“倡建城隍廟碑誌”記載着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與望廈鄉民在時局變遷之時的一段往事。廟中除供奉城隍外,左右分別祀奉張王爺及洪聖大王,民間有傳此張王爺便是張之洞,為後人對張之洞捍衛澳門主權的行動所感佩,而以示紀念,由此也看出張之洞確深為澳門人民所敬重。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迢如

2021-04-20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迢如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14339.html 1 近代中國人物與澳門——張之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