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4月20日
第D07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不設預期答案的尊重

不設預期答案的尊重

“清明節、復活節你哋有假期,要不要做個核酸,一齊回鄉?”父母提出一個供孩子選擇的問題,將選擇權給了孩子,但當孩子說我還是想留在家裡,稍作休息時,父母劈頭來一句“休息,咪又係打機,都係同我哋返去啦。”看來我們還有不少這類看似開明,實際上沒有辦法做到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

很多父母反映為甚麼自己的孩子現在愈來愈少說話,甚至有些孩子常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事實上,原因可能只是因為父母說得太多了。

如果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要給予孩子真正選擇的權利,就不要詢問孩子了。試想想,當我們被告知可以“自己話事”時,在孩子的立場上,肯定是會滿懷希望,終於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終於可以做自己覺得想做的事了,但原來在父母內心深處,有好多內在預設的答案,例如想在家中休息不出門就是太宅、打機。當這類答案同父母預設的答案有出入時,便會遭受到打壓與否定,可以想像孩子會有多失望和喪氣。

當然,你可以說父母之所以會有這些預設的答案,跟孩子本身的行為分不開,正是因為孩子就是這麼宅,經常打機才讓父母有了這樣的想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錯,反而是,父母既然知道了孩子有可能會因為想留在家裡打機而拒絕出門,那為何還要詢問孩子、給他選擇權呢?父母明知會有這樣一種結果,還是要讓這樣的事頻頻發生,也不難想像孩子會對父母累積愈來愈多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本身就可能讓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加劇,還附帶着對父母的不信任,導致親子溝通難以進行。

那麼如果不給孩子選擇權,而又希望孩子能心甘情願去做一些事情,又有甚麼辦法呢?下期我們繼續探討父母如何管住自己的口,少說大道理、多行動,以便用機會教育取代懲罰,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艾 思

2021-04-20 艾 思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14336.html 1 不設預期答案的尊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