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多元房屋政策助安居
特區政府過去十多年堅持“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建屋方針,基本完成使命。行政長官賀一誠昨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認為經過前兩屆政府的努力,社屋問題基本解決。現主力兼顧經屋、夾屋及私樓的平衡發展。強調政府並非要“保住樓價唔跌”,而是避免負資產,社會經濟出現更大問題。
住屋難,是澳人的心頭大石。賀一誠競選政綱的重點之一,就是研究構建合理的置業階梯,回應不同收入居民特別是“夾心階層”、青年人的住房需求。上任一年多以來,本屆政府推出“夾心房屋”諮詢,增推長者公寓,有序落實多個大型公屋項目,以及配合都市更新的置換房及暫住房建設。
特區政府當年提出“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政策,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目前,望廈社屋二期基本竣工,台山中街社屋已展開上蓋主體工程,發電廠社屋地基工程已開展一段時間,無論是現有單位或中期儲備,基本可以滿足社屋恆常申請的需求。
本澳樓價長期居高不下,令社會呈兩極化,基層需要政府的照顧,包括為弱勢社群提供保障,協調貧富懸殊問題等。對於工薪階層,對社會貢獻不小,但既無條件申請公屋,私樓樓價卻高不可攀,“上車”談何容易,成為夾在中間、欠缺“照顧”的群體。政府有需要多作考慮,完善公屋和私樓之間的置業階梯,切合本澳當前的實際情況。
住屋既是剛需,又有投資保值功能,樓價是經濟的重要指標。保障公屋供應、扶助夾心階層等措施,不等同衝擊市場。如何在兼顧公屋供應的同時平衡公屋與私樓的發展,避免形成負資產的嚴重社會經濟問題,是現屆政府一大考驗。日後在為“夾心階層”推出置業階梯的研究上,亦要周全及切合發展需要,收集更多使用者的意見與建議,設立多元形式的置業空間或租賃市場,解決“夾心階層”的住屋需求。
夾心階層住房諮詢總結報告本月底將公佈,關鍵在“夾心”的定義,若大多數居民基本有共識,當局籌備相關土地及進入立法程序,並交立法會討論,推動夾屋向前發展。社會拭目以待。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