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薄而邯鄲圍
昨天曾“借問酒家何處有?”,說了飲酒的現場。關於酒的題材實在太多,就以杜甫的《飲中八仙》,把它演繹出來已相當可觀。還有蘇轍《次韻子瞻病中大雪》:“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李漁《憐香伴 · 狂喜》:“
看三徑菊芬芳,似如今開遍才堪賞。白衣人送酒,只當閏重陽。”晉畢卓放蕩不羈,持螯下酒。還有信陵君的“醇酒婦人”。縱使天天寫,相信一年也寫不完。
今天也說酒,是“魯酒圍邯鄲”。這“魯酒”沒有“自勸飲白墮”那麼輕鬆;也不是“持螯下酒”的過癮,更無信陵君那“醇酒婦人”的韻事,卻是無故蒙禍,莫名受牽連。用坊間俚語說,是:“烏狗得食,白狗當災。”
《莊子 · 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關於此事有兩種說法:一、楚宣王會合諸侯,魯恭公後到,而所獻酒也淡薄。楚宣王不悅,出言羞辱魯恭公。魯恭公說:“我是周公的後代、行天子的禮樂,送酒給你已是紆尊降貴。送,不外是人情;不送,才是道理。”於是拂袖而去。楚宣王被氣得七竅生煙,遂出兵攻打魯國,正是因慍而致戰。較早前,梁惠王一直想侵伐趙國,卻顧忌楚國的救援,雖蠢蠢欲動,終而止之。今適逢楚魯相爭,梁惠王乘機攻趙城邯鄲,冀收漁人之利。這是根據成玄英的說法。二、是楚國會同諸侯,魯國和趙國都獻酒給楚王。魯國的酒淡薄而趙國的酒濃郁,楚國的酒吏向趙國索賄不遂,懷恨在心,把趙國的佳釀與魯國的薄酒互換,楚王因趙國的酒“劣”,於是圍攻邯鄲。這是根據許愼注《淮南子》所說。
為了貢酒的優劣問題,竟興師討伐。春秋無義戰,可見一斑。不過以此作為興師問罪的藉口,是前無古人,相信也無後者。今之侵略戰爭藉口非常漂亮,如當年駐紮在我國南滿鐵路上的日本關東軍,蓄意炸毀了瀋陽附近一段鐵路,諉稱中國方面所為,作為進一步侵略的藉口,雖是謊言,卻有美麗的包裝。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