塡補凹凸路面追趕兩大型基建進度
交諮委倡媽閣工程晩間施工
【本報消息】西灣湖景大馬路多處路面凹凸不平,電單車行經易生意外。附近並有兩大工程同步動工,難以圍封道路全面重鋪,如何改善路面環境?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認為,用鐵板蓋住凹凸位是折衷辦法,但電單車仍有“彈上彈落”之感。建議考慮夜間局部搶修,盡量改善行車環境,減少交通意外發生。
多渠道發佈資訊
因應媽閣輕軌站及西灣堤圍加固工程,西灣湖景大馬路及周邊道路經常臨時改道,行經的駕駛者總怕“入錯線、行錯路”。黃承發曾駕車經過該處,指現場擺放了不少小型水馬,行車路面縮減,偶然前往該區的駕駛者會擔心入錯線,誤入巴士專道或車輛禁入區域。
雖然交通局有定期公佈改道資訊,但駕駛者未必留意。建議多渠道加強發佈資訊,如透過周邊道路的電子顯示屏顯示行駛路線及出口位置,並多透過傳媒公佈改道訊息。繁忙時間加派交通警員或工作人員協助指揮交通,疏導車流。
黃承發提議可在工程附近設置QR-code(二維碼),車輛副駕駛座乘客可掃瞄二維碼,即時知悉改道資訊,以至工程介紹及工期時間等,並告知駕駛者。
工程延誤影響民生
對於西灣湖景大馬路凹凸不平,黃承發表示,該區民居相對較少,可適度申請容許夜間施工搶修。雖然“小修小補”治標不治本,每逢大雨或車流量大時容易又現坑洞,但局部修補始終有助改善行車環境,值得考慮。
西灣堤圍加固工程佔去不少路面,又因疫情等原因工期延誤。
黃承發表示,工程延期,路面圍封時間亦同步延長,對駕駛者及居民的生活影響較大。建議部分有條件的工程可考慮申請夜間施工,並進行低噪音工程,追趕工期,爭取早日完工,減低影響交通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