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二
2021年03月30日
第E07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了解輕生的少年

了解輕生的少年

——《死亡詩社》給親子教育的省思

這陣子,各地青少年輕生問題給師長們帶來嚴重的困擾,有朋友告訴我:“做人父母甚艱難,不教怕他學壞,教了又怕他輕生!”我想,孩子還是得教的,關鍵在於方法,以及教育的目的和成效之間的關係。

筆者一直有留意各地新聞中輕生青少年的家庭背景和特質,且發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多數選擇輕生的都不是壞孩子,而其父母也非經濟或教育水準低下之流。像教育電影《死亡詩社》中選擇把生命還給父母的高材生,他活在一個經濟尚可的知識分子家庭,因為孩子資質優厚,父親對他期望頗高,“你不能參加課外活動……你需要離開這所學校,離開那個鼓勵你追夢的老師,因為你擁有我這輩子都無法擁有的優越條件,你要考上哈佛,成為一個了不起的醫生……如果你成為一位演員,這一生就毀了!”其實,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任何人,而是這位父親一直以來的教育方法,他不停地用情感勒索的方式告訴孩子“我們一家都指望你……媽媽會對你失望,我們全家的希望都毀了!”在電影描述的年代,以這高材生的能力和才華,離家出走也可以闖出一片天,但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過他生命的價值,沒有人教他為自己而活,他需要為自己所愛的父母犧牲所有,以至生無可戀,死亡成了他唯一的救贖。

如果他會反抗,如果他能反抗,大概就不會走上絕路了——這是給為人父母的我們最重要的提醒。我們在網絡中,看見孩子被母親掌摑無力還手,知道孩子被刪掉遊戲生不如死……但我們無法看到的是這孩子被逼走上絕路的心路歷程,一個連捍衛自己尊嚴都無力的孩子,或許生不如死。

不要總是埋怨下一代懦弱,想想這個性是怎樣形成的?螻蟻尚且偷生,吃不飽、穿不暖的人不致沉淪,有偏差行為的孩子也不自毀。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以愛之名控制並扼殺其成長,才讓這些少年失去了生物原始的生存慾望和勇氣?

羊豬老師

2021-03-30 羊豬老師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10024.html 1 了解輕生的少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