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一)
在
一件藝術品
背後
有愿
百多年前,在錄音技術發明之前,聲音是不可觸摸、不可保留、不可傳承的,只是一種“即逝”的概念元素。
一八五七年,法國人里昂 · 史考特(édouard-Léon Scott de Martinville,1817-1879)發明了一種記錄聲波的振動器(Phonautograph),是最早嘗試把聲波記錄下來的機器。史考特不是科學家或發明家,在一八五三年,他有一個想法,以銀版攝影(daguerreotypes)作為原型,如果照相機能夠爲眼睛所看見的,並且把這些看見的固定在紙上,那麼就可以某種機械來把耳朵聽到的聲音固定在紙上。在圖中可以看見一個類似人類耳窩狀的圓筒,通過所收集的聲音產生振動,振動傳至下面的手寫筆,在蓋上煙灰的紙或玻璃上產生波浪的移動軌跡,我們可以理解這是由機器把空氣中抽象的聲波以圖像記錄下來。因此,史考特稱他所發明的機械為留聲機。雖然這部機器可以成功記錄抽象的聲波,並轉化為一種可視化的圖像,但這部機器無法把記錄的聲音再播放,相信史考特沒有想過,如何把這些訊號轉化為聲音重現在空氣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錄製的聲音,直至愛迪生發明圓筒式留聲機,可以把聲音錄製及播放,這時才踏入聲音錄播的第二個里程碑。一八五七年一月,史考特把他的筆記、手稿及錄音寄給法國科學院,並描述了他希望有一天能實現留聲機的夢想。他希望的留聲機可以記錄歌手、演員或速記員的聲音,未來的一天可以把筆解放,替代以往緩慢的書寫方式,隨後他申請了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