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二
2021年03月30日
第C04版:科技
澳門虛擬圖書館

華天稻“航二代”首次成功育苗

天稻成功育苗

華天稻“航二代”首次成功育苗

曾搭載嫦娥五號上天的約一千五百株稻種成功育苗,長勢喜人。在華南農業大學溫室大棚裡,嫩綠的幼苗指向天空,有望月底離開溫室,栽入田間。

這批共計四十克的太空稻種於去年十一月搭乘嫦娥五號登月,歷時約廿三天、七十六萬公里的“環月旅行”後,返回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種植。 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植物航天育種國家級平台。

這批稻種可謂名副其實的“航二代”,其父母均為航天育種成果,分別名為“華航31號”和“航恢1508”。“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搭載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繞月深空誘變研究,實現了水稻種子深空搭載的首次突破。”中心主任陳志強認為,“種子在搭乘過程中會經歷微重力、太陽黑子爆發等特殊環境,這會對稻種基因變異造成影響,極其難得。”

據中心副主任郭濤介紹,這些種子內含四萬個基因,基因經過深空環境發生改變後,可以通過對其定向跟蹤,從而發現可利用的優良基因。“在地面上,研究人員借助射線、重離子等輻射,或模擬微空下的微重力環境來進行種子誘變。相比之下,深空環境極為獨特,預期將產生更強烈的遺傳效應。”

在業界專家看來,這批經過深空搭載的天稻極具科研價值。該中心將借由水稻種子深入了解模式生物響應深空環境的分子及遺傳機制,為探索生命起源、物種進化和宇航生物安全提供理論支撐。此外,將獲取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優良新基因,並形成完善的關鍵基因利用技術體系,服務於水稻品種選育。除研發以外,此次搭載預期成果還有為中國“種子安全”提供自主“種子芯片”。

莘 華

2021-03-30 莘 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9945.html 1 華天稻“航二代”首次成功育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