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掘路 怨聲載道
近年本澳社會迅速發展,很多公共設施都要更新擴容,應付城市發展和營商所需。但掘路工程“遍地開花”,曠日持久,不少路段掘完又掘,行車受阻,嚴重影響交通和居民出入。社會怨聲載道,問題應如何解決?
為減少掘路困擾居民,當局早年已設立跨部門機制,以統籌掘路工程,盡可能編排在同一時間內施工。但近年大小路面重鋪、地下管線及下水道工程繁多,加上交通流量倍增,掘路工程延誤、掘完又掘成常態。除了多處主幹道工程,一、兩年內掘完又掘的路段比比皆是,氹仔更是掘路重災區;舊區街道狹窄,一小段要維修,等於整條街禁通車,過去曾試過同一路段,一年內六、七次開掘。早前當局又透露,第二季氹仔望地列古街、官也街、地堡街等有多項掘路工程,並分七階段進行。對於掘路工程停不了,街道商戶不勝其煩。
面對社會指責,負責批出工程准照的部門稱會採取改善措施。但社會人士不敢樂觀,因為除水、電、電訊、新廈落成等多項“急需”開挖工程,還有正在大範圍施工的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和附近行車天橋工程。氹仔新舊區很可能同時掘路,區內交通將更加擠塞混亂,協調成效有限。
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