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倡改變飲酒風氣勝立法
【本報消息】政府早前公佈青少年控酒諮詢總結報告,傾向買酒年齡上限為十八歲,以防青少年過早接觸酒精導致其他偏差行為。
有前線社工認同先把年齡訂為十八歲,待立法後再逐步檢討是否需再調整,但最重要是應改變傳統社會的飲酒文化,如家族、朋友聚會或飲宴等難免會讓同場的青少年易接觸酒精,形成錯覺,相信轉變思維比立法規管更有效。
街總社區青年服務隊分隊隊長江永泰受訪稱,通常青少年十三、四歲時已接觸酒精,他們覺得這是一個結交朋友的“門檻”、“成為大人的儀式”等。一開始可能祇是選擇酒精濃度較低的果汁酒,隨之飲正常濃度的酒,但祇有很少個案會形成酒精成癮的問題。飲酒的原因並非外界一般所認為,因為情緒問題、生活壓力等而“借酒消愁”,反而最棘手的問題是他們酒醉後或會發生打鬥、鬧事等暴力行為,相信這才是關注青少年控酒的焦點之一。
他坦言,大部分青少年對酒精的認識並非來自本身,而是傳統社會的飲酒文化根深蒂固。如普通的家族、朋友聚會或飲宴等,都少不免會有飲酒乾杯的環節,很容易讓在場的小朋友、青少年從小便能接觸到酒精,加上社會普遍對飲酒的接受程度高於吸煙,甚至有部分家長會要求子女“練酒量”、“飲少少唔怕的”,久而久之令青少年錯誤理解酒精的使用。故無論是針對青少年還是成人都應加強宣傳教育,改變這種傳統社會的飲酒文化,相信或比立法規管更有效。
了解青少飲酒原因
對有意見稱立法後青少年或同樣可網購取得酒精,他稱已知現時大部分青少年都不會網購酒精。社會應多思考青少年飲酒的背後原因,相信不少青少年知道飲酒過量的壞處,但到底是出於好奇嘗試還是受情緒困擾等,都應是家長、社會多關懷青少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