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物流審慎非樂觀
運河被卡 部分澳入口貨滯留
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擱淺埃及蘇伊士運河已有一星期,因船身打斜堵住運河雙向交通,令全球供應鏈受阻。澳門物流貨運聯合商會理事長李國輝表示,會員反映有部分澳門入口貨品滯留在航道船隻上,雖未有正式統計,但估計為數不少。他對本澳物流業上半年前景抱審慎非樂觀態度,始終出口訂單量未有顯著上升。
歐亞採購補充貨源
李國輝表示,據該會會員反映,的確有部分澳門入口貨品滯留在航道船隻上,包括日用品、食品、消費品等,但數量多少則未有正式統計,相信為數不少。始終貨櫃輪擱淺影響數百艘船的正常往來。若短時間內仍未有解決方案,不排除陸續會有入口商、供應商、零售商採用緊急措施,如在其他歐亞地區採購貨品補充貨源。屆時除打亂貨運時間表,也會因此增加額外的成本。此外,航道上也有運油輪受阻礙,若油品不能及時分派到各地方使用,屆時油價可能有上升壓力,成本就更龐大。
至於本澳物流業今年的發展前景,他坦言疫苗推出接種後,未來國家或地區之間的往來有望恢復正常,都是正面消息,因此對物流行業有明顯的協助作用。但對上半年仍抱審慎非樂觀態度,始終進出口訂單量未有顯著上升。澳門採購內地訂單雖明顯增加,但上升幅度不大,下半年則須視乎疫情變化再評估。期望推出國際間的“疫苗護照”可加快人員往來流動,業務才有望回升。
鼓勵更換能源車輛
此外,燃油費上升亦增加業界成本,尤其是對沿用燃油運輸的本澳物流業界,增添經營壓力。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車的發展,建議把物流運輸行業列作改進範疇,畢竟物流汽車工具涉及費用龐大,期望政府日後可透過稅務減免或資助方式,助物流業界更換車輛,減少車輛尾氣的污染排放。
本報記者 周月華 馮靖欣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