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裝設應有清晰指引
本打算就關前後街附近某豆腐食店,門前的新款招牌突然失踪寫一點東西,湊巧近日出現文化局“更新文物及緩衝區廣告招牌安裝指引”的新聞,與構思中的招牌題目有點聯繫,那更加促成了為這個題目寫點東西。
有關人士指出,招牌安裝可適當符合街道條件,平衡社會營商要求,成為地方特色,也可為旅遊事業帶來一點刺激。當然,今天市况人流、街道汽車穿行的繁忙景象,要回復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街道招牌林立的狀况是不可能的,只能看作逝去風景。
從“指引”新聞報道出現,以及配合新聞刊出地段圖片來看,估計這項新指引的目標對象,可能是世遺景點附近街道,例如大三巴斜巷有關商號所懸掛招牌大小作出指引規範。近年來,板樟堂街店舖所懸掛的招牌,由於挨近世遺景點,招牌的處理已經有效管理,幾乎達到清零現象。雖然新聞報道指出,街道上的廣告招牌如具歷史文化價值的,新指引對這類招牌並不適用,但一旦這類具歷史文化價值的招牌物主自行拆去的話,不保證會有重新裝上的機會。筆者一位朋友,他開設相機公司的招牌,已經懸掛了幾十年,具有一定文化價值,早年拆下之後,如要在附近地點重裝的話,要獲得批准十分困難。
回說前文提及豆腐食店的招牌,為何突然失踪?據了解,因有關機構指招牌體積過大,要改細一點才可以掛上。其實,豆腐店被拆去的招牌是第二次裝上,體積已比先前的縮小,如果以“指引”準則來衡量的話,果欄街既不是世遺緩衝區,也不接近世遺景點,食店也具一定的歷史價值,理應受指引的豁免。
據手頭資料顯示,榮記豆腐店以車仔檔起家,已有六十年歷史。自二○一六年起,榮記豆腐食店連續三年獲得米芝蓮街頭小食推介。早前“爛鬼樓巡禮”活動時,榮記豆腐店在門前擺設當年的豆腐花車仔檔,讓街坊旅客重新緬懷這一區老舊文化氣息。豆腐店經歷風雨,從來都說美食與文化不可分,又有誰會料到,在古舊的巷子裡,當初默默耕耘,如今竟享譽國際。
唐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