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六
2021年03月27日
第D02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諷刺宗教 質疑教徒

《另類神父代理人》

諷刺宗教 質疑教徒

——談《另類神父代理人》

波蘭電影《另類神父代理人》一開始,一群感化院青年在鋸木,然後出現毆打,接着是傳道會;很簡單的一組鏡頭,少年、暴力、宗教等議題,率先表現出來。

《另類神父代理人》是去年頗受好評的波蘭電影,曾獲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全片以波蘭小鎮為背景,青年主角假釋後外出工作,陰差陽錯下當了代理神父,為鎮民服務。一個曾經犯下罪行的人,能否寬恕別人的罪行?

導演塑造出充滿天主教色彩的小鎮,生活簡單,神父幾乎充當鎮長,人人慈祥和藹,卻有着暗湧;一宗交通意外,死了數人,肇事司機卻被指責,死後不許舉行喪禮,小鎮因而充滿仇恨。

故事透過代理神父的視點,看社會、看宗教、看人性;從感化院到社會,他看到的並非神父所講的美好,仇恨為人性帶來罪孽。

一個擺在街邊的死者遺照宣示板,是仇恨的標誌,同一場交通意外的亡者,有人的照片可以貼在告示板,有人不能,人生的不平等顯示着宗教待人並非一視同仁;劇情發展下去,有人隱藏交通意外的真實原因,反映了瞞騙的罪行;原來,平靜的小鎮,彌漫着謊言與仇恨。

影片道出人性與教義根本存在落差;宗教勸喻世人寬恕,但仇恨入心入肺時,怎能容易寬恕!這就是全片的主題,向宗教發出問號?向教徒發出質疑?影片後段,青年神父向唯一未能入土為安的意外亡者主持喪禮,他脫掉上衣,舉起雙手,形象與身後的耶穌像相似,凡人比喻神的畫面象徵,相當明顯;然而影片更強調的是,一位曾犯罪的青年,更能象徵神,更能寬恕罪人,反觀真神父卻無視仇恨的蔓延;這就是對教會、教徒的控訴,讓人深思。

波蘭導演尚科馬薩拍出小故事大格局的力度,生活的描寫具實感,愛恨的刻劃捨棄大吵大鬧,最終將筆觸回到青年神父。他被發現真正身份後,回到感化院遭到毆打,並以出走作定鏡收筆,仿如夢一場,一切疑幻似真,世界依然充滿暴力、仇恨,宗教的存在是否有實質性作用?想不到質疑意味直至最後一個鏡頭。

lhaio@yahoo.com.hk

小 也

2021-03-27 小 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9389.html 1 諷刺宗教 質疑教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