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傷?
中美阿拉斯加高峰會火藥味濃,角力升級,中歐又因新疆問題“互片”,國際政治一日都嫌長。小市民非看客,很快打埋身。還說唔關你事,做人不要太天真!
硝煙已飄到時裝界,H&M 被翻出去年曾發表聲明拒用新疆棉花,已遭官媒痛批,淘寶、京東旗艦店全線被下架,大中華區代言人即時解約,劃清界線。遭點名批評的還有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的部分成員,如Burberry、Adidas、New Balance、無印良品等,它們在內地的命運、銷情如何,至今仍是未知數。
近日澳門人因消費優惠計劃,人人變身數學家,有條數卻很難計。題目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下架事件對誰的傷害更大?例如,外國品牌被拒於十四億人的內地市場,必銷量大跌,盈利重挫;但他們很多產品皆內地製造、銷售,銷量大跌意味着大量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相關產業鏈也必遭殃,到底誰更需要誰?
時裝還好,我們有內循環,沒有外國品牌,國貨立即補上,不買Nike、Adidas,李寧、安踏、360等可輪流上,發大財了;不買Burberry,我們有七匹狼,新百倫也可頂New Balance,喬丹也不比Airjordan差,如此類推,不愁!然而,若硝煙去到重型機械、精工製造及科技領域等又如何?世界這麼複雜,變化這麼快,小市民不管吃哪一套,還是現金為王,靜觀其變。
強 生hengu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