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茄的假經理
《韓詩外傳》卷九,有這樣的句子:“大直若詘,大辯若訥。”不過《老子》四十五章有更多的“大×若×”。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其中“大直若屈”,正是《韓詩外傳》的“大直若詘”。《老子》四十一章,還有“大白若辱”、“大方無隅”等。究竟語出《韓詩》,抑或出諸《老子》?不必計較,總之世上像這樣既“大”而又“若”的人很多。名伶梁醒波的金句:“擔番口大雪茄,充生晒做經理。”這是“大貧若富”、“大輕若重”的表現。從梁醒波的金句,想起有“大愚若智”的一種人,在公共場合中,口沫橫飛,像個“通天曉”,無所不識,無所不能,其實是胸無點墨的“大愚若智”,說得“過分”則簡直是“大愚弱智”。
說過《老子》,話題回歸到《管子》。《管》說:“其君如明,而非明也。其將如賢,而非賢也。其人如耕,而非耕也。三守既失,國非其國也。”文中的“君、將、人(民)”的“如”與《老》的“若”等齊。國君似是聰明,原來卻是笨蛋;將領似是賢能,卻是銀樣鑞槍頭。鑞,是鉛錫之類的合金,這句話俗謂“睇得唔打得”,只得個“銀樣”。銀樣已算好樣了,今人的“潮語”改說“L樣”、“H樣”,實在不堪入目。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君如是,其將如是,當然其民也不例外。學足三“如”,表面看來是個耕農,卻不務本業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君、將、民這本是為國把關的“三守”,今三守既失,國非其國也。
“亡秦者胡”,這個“胡”是秦始皇的兒子胡亥。所以說,國之亡非因外敵,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管》說的“君”、“將”、“人”都是自己國中固有的,絕無外敵。《管子》把這“三失”分別冠以名號:“地大而不為,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兵威而不止,謂窮兵黷武,用兵不止必敗。蓋滿則傾,故云“武滿”。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