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低角度拍攝
攝影可分高空航拍(俯瞰)、站立視線(平視)、低視角度(仰拍)。在俯平仰“三維”中,人們通常較多的是以站立高度的視線來取景。你是否想過,當有時抱怨自己所拍照片乏味而苦惱時,爲何不換個角度?如蹲下來,以人們不常觸及甚至漠視的低視角拍攝,或許能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新視界。
專業上指的低角度攝影,說白了是把器材緊貼地面進行創作的一種方法,也稱“青蛙”視角。在沒有發明電子顯示屏前,傳統單反相機囿於取景框的限制,拍攝低角度時很是費勁。有經驗的人則將相機擱在地上“盲拍”,雖成功率有限,而一旦得手卻可給畫面加分不少。自從有了智能手機攝影技術後,低角度取景或拍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們已經不必再過度地蹲、跪、趴,乃至撅着屁股捕捉畫面了。
首先觀察手機LED顯示屏,根據景物校對好仰拍的角度,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試看《播種》用的是二十五度仰角,把前景三分之一的土堆故意橫在圖的下方,使其産生大光圈似的虛焦感,然後把焦點投在正在勞作的人物上,並將藏民的高大形象嵌入在天際,不僅刻劃了很入畫的民族裝束,還可平添畫面的電影調子。
再舉《健將》爲例,當發現遠處有一群自行車隊正朝自己方向飛馳而來,我第一時間採用低角度的“守株待兔”策略,用連拍方式讓車隊從橋上順着預設好的構圖“魚貫而入”。事後再對圖片略作剪裁,以此突出運動員們的高大高挑。由於抓怕到快要撞向自己的車隊,其畫面自然會頗顯衝擊力。
腦補一下,倘如當時是站着用手機平視拍攝這些騎車人,稍縱即逝的騎車運動員能有這般鮮活嗎?
採取低角度拍攝還有個明顯優勢,它除了能使主題變得更有趣外,無形之中還替畫面中有礙觀瞻的枝節進行了“剪裁”。《野花》後面本有其他凌亂景物,通過手機貼地加仰角拍攝,很自然把干擾畫面的因素規避了,凸顯出火燒雲的無比絢爛。
歸納一下:花叢、森林、路面、街景、橋樑、建築等場景都可嘗試這個拍法。但角度、焦點、景深、構圖的駕馭是拍攝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並非鼓吹不加選擇讓你一味盲從地採用低角度拍攝,目的是多提供一個攝影技法的選項供影友儲備。是否運用低角度攝影,最終還要視每個被攝景物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這才是靈活掌握低角度攝影規律的真諦。
圖/文:謝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