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去年完成植四萬多苗木存活高
第二階段生態修復末季展開
【本報消息】市政署今年第四季度將開展第二階段的森林生態修復及整體完善提升工作,爭取於二○二四年完成修復面積一百二十公頃。市政署至去年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合共修復面積達四十公頃,所種植的四萬多株苗木存活率高,且生長良好。
本澳近年經歷“天鴿”、“山竹”、“海高斯”等超強颱風吹襲,山林受損嚴重,超過五十多萬株樹木受到不同程度損害。雖然有部分林區自然恢復力旺盛,但仍有廣泛山林因嚴重受損,須加以重植造林,持續修補復育。
為盡快恢復本澳的山林生態環境,市政署由二○一八年起,曾委托中山大學專家團隊調查,並獲廣東省林業局支持,由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組負責,逐步開展林木生態修復及優化設計項目。整個澳門山林生態修復方案分兩階段進行。
市政署於二○一八年第四季至二○二○年,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包括在步行徑兩旁五至十米範圍內清理受損林木、封山育林、補植及造林撫育。期間合共修復面積達四十公頃,種植了四萬多株苗木。
有序換退化林木
第二階段為森林生態修復的整體完善與提升,預計需時約五至十年,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展,第二階段計劃在應急生態修復後,繼續加大造林綠化的投入。針對郊野森林樹種結構比較單一、有退化跡象、生物多樣性簡單的狀況,有序地逐步更替退化的林木。
對衰退林區進行清理藤本植物,移除死樹,疏枝再種植優良鄉土樹種,以提供豐富蜜源和果源,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及繁育條件,完善及提升森林及樹木生態修復的品質和效益。
為讓公眾深入了解並親身參與山林保育工作,市政署於每年三月綠化周舉辦大步行及山林植樹活動。今年於黑沙水庫郊野公園進行重植林,面積約一公頃,種植約一千株長壽的華南鄉土樹樹苗。另舉辦多項活動,帶領一百五十多名市民一同參與樹木養護,協助檢查山林樹木生長情況,適時扶正、施肥及除草,令市民對山林樹木、保護大自然及“傳承愛綠共建美好城市”的理念,有更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