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六
2021年03月27日
第A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消費立減 全民受惠” 你點睇?

政府擬完善經援措施,採取“消費立減,全民受惠”模式讓更多人受惠。

陳太

李氏兄弟

黃先生

麥先生

周女士

劉女士

盧先生

劉小姐

蔡小姐

溫太

歐先生

蔡小姐

關先生

梁小姐

周女士

曾同學

楊女士

蔡太

何婆婆

盧先生

黃女士

梁女士

吳女士

張先生

黎先生

蘇先生

施先生

“消費立減 全民受惠” 你點睇?

政府“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日前再向本澳社團收集意見,不少居民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採取“消費立減,全民受惠”的操作模式讓更多人受惠。有居民認為如能惠及兒童是好事,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較消費卡好,透過手機使用不易丟失;有長者則認為若能優化計劃推出實體卡,對不懂使用電子支付的長者提供很大便利。總體上受訪者希望當局推出優化措施,聽取民意,改善電子優惠券方式。

本報記者 報 道

陳太:當局重視民意助復甦

家庭主婦陳太認同當局推出的優化措施及對電子優惠券方式作出改善,讓更多人受惠。她表示,由於家中以丈夫的收入為經濟主要來源,受疫情影響,丈夫薪金減少,家庭收入大幅下降,日常開支都“應慳則慳”,不敢浪費,亦比以往減少外出用餐。期望當局盡快推出“消費立減”措施,減輕家庭負擔。她留意到政府有關部門這段期間不斷收集意見,能在短時間內提出優化方案,可見當局重視民意。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本澳經濟很快得以復甦,回復昔日的繁榮景象。

小學生:消費優惠比卡好用

有小學生表示,不知道有新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平日有使用電子支付的李氏兄弟認為電子支付十分方便,新計劃將惠及兒童是好事,又認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較消費卡好,因消費卡容易整唔見,而手機則會好好珍惜。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推出後,李氏兄弟希望用於購買日常用品和零食等,不會買玩具,但因平日有零用錢,即使計劃推出後,或會由媽媽使用,提到之前消費卡時亦是媽媽用於餐費為主。

黃先生:啟動金越多越好

本澳青年黃先生認為,政府是次願意優化“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並且採用“消費立減”的方式,能夠更簡單更方便居民使用。早前提及的優惠券方式,居民要提早計算使用多少張,不夠便捷,“推出計劃都係想促進消費,無理由令到居民使用困難嘛”。此外,計劃擬覆蓋全澳居民,即使未成年人也可使用,能讓學童用以購買書簿文具等用品,或者購買零食,既能幫輕家長負擔,也能促進有關店舖生意。至於一次性啟動金應設多少數額,他認為越多越好,但也要視乎實際情況推行。

外僱麥先生:優惠幫補在澳消費

在本澳從事維修工作的外僱麥先生表示,之前特區政府推出兩輪“消費卡”,令澳門物價“推高晒”,外僱最為受害,因他來澳工作,基本上也在澳門消費,主要用於超市購物。若特區政府給予外僱“消費立減”等優惠,有優惠就肯定會用,亦肯定有幫助,起碼“壓力冇咁大”,在澳門消費也不用“就住、就住”。麥先生表示,對於外僱派錢肯定不現實,若能給予外僱有電子消費優惠,“幫補吓”已經好好,也絕對不會期望要好多優惠,若消費有七、八折已經非常滿意和開心。畢竟自己也不是澳門人。

周女士:原計劃易忘難用

周女士稱,社會期盼派消費卡,此舉固然是好,但若現實條件不許可,優化後採用全民“消費立減”是最實際、最簡單的做法,因原有計劃不吸引,如每消費五十元獲回贈等額電子消費券,以三倍核銷提供優惠。除容易忘記電子消費券的使用期限,老人家又難以計算,加上要實名認證,將小朋友拒諸門外。

劉女士:簡化優惠方便長者

從事食肆清潔工人的劉女士表示,欣悉政府將推出優化計劃,惠及更多長者,指自己年紀大、記憶力差、反應慢,不懂使用智能手機,亦擔心不當使用會損失金錢,故一直都沒有使用任何電子支付。她衷心希望政府能簡化優惠方式,方便廣大老友記。坦言身邊亦有不少行動不便的長者,甚至臥病在床的老友記,他們每次出門都相當困難,日常主要靠家人幫忙購買生活必需品及食品,現時聽到政府願意優化使用方式,簡化操作,非常開心。倘政府能考慮給予一次性的啟動資金,期望可為每人帳戶注資五千元,更大力度紓緩生活困難。

盧先生憂網絡擠塞拖慢付款

盧姓青年認為,政府推出新一輪消費計劃的原意是好,相信對促進經濟也有一定作用,但始終操作上較複雜。盧先生坦言,自己對政府推出新一輪消費計劃,有助維持中小企的經營,保障就業市場。然而,因應原本的計劃需使用電子支付才可享有優惠,但據悉許多商戶雖已安裝相關機具,但不乏長者的東主,若新計劃要他們在機具上按金額收款或掃碼支付,相信存在難度。又稱身邊都有不少朋友,外出時或會使用店舖或其他的無線網絡,接收或出現擠塞,屆時就會拖慢收款程序,容易引發紛爭,認為政府今次應同時多考慮其他使用細節。

劉小姐:消費立減簡單直接

政府早前提出的電子消費券計劃煞停,準備推出優化計劃,希望惠及更多階層及簡化操作,並改以“消費立減”的方式推行。任職文職的劉小姐高興政府有意優化計劃,認為改為“消費立減”比之前計劃的電子消費券好好多,指消費券操作複雜,消費前還要動腦花時間左計右計才能享受優惠,可能會多買“無謂嘢”,變相“使多咗”,對個人的經濟援助根本幫唔到幾多。消費立減則可即時享受優惠,亦不用“計過度過”先用,簡單直接,會方便好多,相信會用得更開心。

蔡小姐:完善方案值得讚賞

市民蔡小姐表示,當局最初公佈的方案,其一涉及多個電子消費系統,優惠金額究竟是獨立計算,抑或各個平台攤分,內容及指引均未夠清晰,當中原理、計算方式亦比較複雜,市民一時間難以理解。此外,年長人士並非每個人都會使用電子消費平台,認為向市民發放啟動金,相信更能惠及不同年紀及低收入人士。當局是次汲取民意後,很快研究、訂定新方案,相關做法、態度值得讚賞。

溫太冀家長代領小童優惠

溫太稱,最希望經援計劃可簡單直接獲得,之前消費卡方式是首選,若以手機支付為主,則立減方式最方便,平日自己也很多時使用手機支付,“有消費就有減免”也可接受。但因子女年齡較小,未有自己的手機,日常消費都由家長支付,不知道小朋友如何享受到相關優惠,認為較細的小朋友消費優惠可由家長領取和使用。

歐先生:消費卡更公平自由

六十多歲的歐先生表示,對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最初方案感到不滿,一方面過於複雜,其次認為對低收入人士並不公平,有種“逼人消費”的感覺。政府能優化方案原意好,但仍然堅持支持最初消費卡消費方案,其自由度更大,且更公平,每人都咁多(優惠),若優化為消費立減都是要“消費越多優惠才越多”,即使是鼓勵消費亦需要有錢才可消費,故能從中受惠越多的是高收入者。對於啟動資金則“越多越好”。

蔡小姐:支援弱勢助力有限

政府有意改變電子優惠券措施,市民蔡小姐認為政府願意聽取市民聲音,改變落實細節做法可取,但無論如何微調,今次的優惠仍然先消費才能取得,對經濟拮据的低收入家庭助力有限,認為去年消費卡的方式更能有效地支援低收入階層。她稱,政府稱重啟消費卡計劃存在困難,但沿用舊有方式理應比設計新一套措施簡單,不少市民已有消費卡,只需至指定地點拍卡充值即可,不明白政府所謂的難度何在。談到電子支付,蔡小姐指自己甚少使用,因擔心自己輸入錯誤而蒙受損失,始終認為沿用消費卡做法更可取,質疑政府推出措施前為何不聽取公眾意見,引發今次的亂子。

關先生:立減門檻不宜太高

關先生認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新方案包括小童使用是一件好事。因為小童亦有需要消費,如購買“心頭好”等。消費優惠普及全澳市民都能享受,相對較公平。至於消費立減能否刺激市民消費,則要看政府設定的立減門檻有多高,市民需要消費多少才可享受,若門檻太高,居民一樣不能受惠。

梁小姐:計劃有效促進經濟

居民梁小姐認為,新經援優化前後差別不大,“消費立減”與二次消費後再減都差不多。認同計劃有效促進中小微企經營,以往派發消費卡,有部分居民會用於購買電器,中小微企未必能受惠,加上現時大部分人都會使用電子支付,有一定的便利程度。長者方面,可以利用長者卡取代電子支付,避免長者不懂操作電子支付的弊病,同時計劃優化後,亦有惠及小朋友,感到政府有聽取居民意見。

周女士倡按消費比例立減

居民周女士表示,新經援改為“消費立減”比之前更好,起初推出的電子消費優惠程序過於複雜,現時可以立即享受優惠,簡單許多。認為“消費立減”有效吸引居民增加消費,但希望立減門檻不要太高,建議可以按照消費比例立減即可,“買個飯盒都有幫助”。

曾同學:立減方案更清晰

曾同學表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更改為“消費立減”會讓市民更方便,並更明白執行方式。因為當初計劃的優惠計算方式很複雜,讓人們不清楚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消費才有優惠,但現時更改的方案就能讓長者或一些不懂電子支付的人更加清晰。新方案將小童包括其中能讓計劃惠及面更廣。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受影響,政府現在推出電子優惠能夠為他們解燃眉之急,計劃用意非常好。

楊女士滿意一次性啟動金

對於政府有意優化消費券計劃,並循“消費立減”方向修改。居民楊女士表示,之前政府提出的“先消費,後獲取優惠”的方式過於複雜,“未必個個都識用”,認為新方案“無咁麻煩”,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接受“消費立減”的方式。對於政府擬給予一次過的啟動資金,她坦言之前的消費卡做法是最理想,但也明白政府的難處,對於給予一次性啟動資金做法也較滿意。

蔡太:小朋友都要有優惠

蔡太贊同優化“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將可惠及兒童與未能使用電子支付人群的方向,直言“小朋友都是澳門人,應該都要有優惠”。又稱計劃優化前計算方式複雜,要先消費才能獲取“優惠券”,不少居民反對,但優化後能“消費立減”,相對較吸引。此外,新計劃亦設實體卡,對長者來說方便得多。

何婆婆:推實體卡便利長者

市民何婆婆表示,政府聽取居民意見後,優化“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做得很好。新計劃採取“消費立減”的方式,比之前簡便得多,省去計算的麻煩,居民每筆消費都可直接受惠,相信能吸引居民消費,刺激經濟;而且優化後的計劃還推出實體卡,對自己這些不懂使用電子支付的長者,提供很大便利,真正惠及不同階層。

盧先生:三千啟動金合理

居民盧先生認為,疫下政府推出一系列保就業、振經濟措施,原意都是希望盤活整個社會經濟,居民都看在眼裡。縱使推電子消費券的方式惹來不少反對聲音,但細想之下,日常消費一筆五十元的門檻尚可接受,只是電子消費券使用限期過短,未能符合需求。不過,現時政府採取“消費立減”方式,在使用上無太多顧慮“計住計住”,相信較方便且易接受。至於給予一次性的啟動資金應設多少?當然越多越好,但有現金分享、消費卡等補助下,啟動資金三千元已相當合理。

黃女士冀加強巡查遏物價

黃女士直言,自身未足六十五歲,未能納入長者消費優惠計劃受惠對象,但自身對電子產品不甚了解,根本看不懂“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她認為,政府優化計劃是好事,特別是“消費立減”最方便,即使要自行為消費卡充值才能受惠,亦可接受。不過,她有感“消費立減”立即推高通脹,如“出面食一碗麵由廿幾文加到三十文”,亦留意到部分超市已暗地裏加價,期望政府關注,加強巡查,並採取手段,嚴懲刻意抬高物價的商人。

梁女士:啟動金需視庫房決定

梁女士表示,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不論有否優化也是好的。計劃目的是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措施,而非社會福利政策。但基於去年推出了消費卡,共向居民派八千元,令居民對是次計劃存有很大落差,亦扭曲了是次政策的原意。現時計劃已優化,證明當局是願意聽取民意,並落實改善。至於啟動金額多少?她認為需要視乎政府庫房決定。

吳女士:原方案優惠唔識計

育有一子一女的吳女士,並不反對原有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認為有助市民緩解經濟壓力,出發原意值得肯定。只是原有的優惠計劃計算方式過於複雜,如何善用相關資源,感覺“計嚟計去都好似唔識計”。由於子女仍處求學階段、年紀尚輕,需要母親照顧,故吳女士暫兼職工作,有限收入下,相關援助更加重要。現在,政府有計劃修改資助方式為“消費立減”,市民使用起來更方便,不用“計到頭都大晒”。至於啟動資金多少,吳女士希望“越多越好”,讓澳門市民均能受惠。

張先生:優惠最好逾三成

從事維修行業的外僱張先生表示,由於政府早前推出電子消費券的使用步驟過於複雜,自己不懂操作,所以沒有了解細節。指政府將優化方案,如設“消費立減”及給予一次性的啟動資金,“立減”做法簡單可行,可以即時知道優惠了多少錢,“梗係好過第一個方案”。坦言疫情下對收入有影響,希望越多優惠越好,舉例稱,在消費一百元時,最好優惠超過三成。

黎先生:長者優惠要“最簡”

居民黎先生表示,長者小孩難使用電子消費,很多手機無面容識別、無指紋功能,長者記不住付款密碼,所以一定要“簡到最簡”,否則有“立減優惠”都無意思,倒不如還原基本步,派消費卡。眼見不斷有新食肆開張,商業生意其實興旺,派消費卡對失業、經濟困難者幫助更直接。他又認為,政府資源應用在澳門居民身上,外僱不應是受惠對象。

蘇先生:按實際需求優化政策

市民蘇先生指政府應考慮不同階層的實際需要制訂措施,推出措施覆蓋不同階層,並簡化操作流程,優化政策,讓措施能讓各界受惠。由於電子消費及相關優惠政策有較多內容,市民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消化,倘能進一步簡化程序,同時讓長者或未成年人都能受惠及更容易享受惠民措施,相信也讓公帑使得其所。

施先生:“先消費”難助基層

居民施先生同意新舊經援有助熱錢流入市場,但認為對真正有經濟壓力的居民作用不大。指舊措施“先消費、後優惠”,新措施“消費立減”,均是建基於“先消費”原則,但疫情至今一年多,不少人都失去工作,而政府卻推出政策叫人消費,本末倒置。他亦擔心“先消費”有可能帶動新一輪加價潮。去年消費卡改變大部分居民的消費習慣,且消費卡每人一張,建議經援可沿用去年消費卡模式,若然操作有難度,可直接使用現金分享模式,讓市民自行決定消費對象。

2021-03-27 本報記者 報 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9207.html 1 “消費立減 全民受惠” 你點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