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
知名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近日推出促銷活動,若與“鮭魚”同音同字就可享免費優惠,引發全台改名潮,然而“鮭魚之亂”也有着不同結局。台中科大一名護理系大學生改名叫“周士恩覺得鮭魚湯豪豪喝”,吃完三攤免費壽司逾七千元(台幣,下同)餐費,把省下的錢再自掏腰包三千元,共捐出一萬元給五個公益團體,直呼“取之於鮭魚,用之於社會”。
【摘自:〈“取之於鮭魚,用之於社會”——男大生改名吃完壽司捐血加碼捐萬元〉,謝文哲,《鏡周刋》,二○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鮭魚”最近很受歡迎,不少人爭着要把它加到名字中去,務求令自己符合吃免費大餐的要求;“鮭魚”最近很討人厭,很多人視這類湊熱鬧改名的“鮭魚族”是貪心鬼,為了些許優惠,連名字都可以換掉,完全不重視父母透過名字所傳遞的心意。有人甚至覺得是餐廳失策的舉動,算漏了大家的反應,活該虧錢;再加上浪費食物的污名……一場“鮭魚之亂”就這樣上演。但其實,除了浪費食物一事需要加以阻止外,我認為“鮭魚之亂”實則也不是大家想像中負面。
在餐廳的層面,無疑是低估了民眾的搞鬼能力,結果無可奈何地送出了不少免費餐。但別忘了,當初推出此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宣傳,那現在換來了各地媒體的爭相報道,這筆賬不正是賺多於賠?在民眾的層面,為了免費優惠而改名或許真是一件無聊事,但生而為人,我們其實都擁有做無聊事的自由,只要這樣的無聊事沒有影響別人,是否無聊,留待當事人自行判斷就好。而在社會層面,這樣的一次“鮭魚之亂”卻為大眾帶來不少茶餘飯後的話題、笑話,不也是利大於弊嗎?
既然如此,這事又何亂之有呢?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