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孕育地感受百年風雲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北京一座紅色地標性建築——北大紅樓正在進行展覽佈置,將以圖文、實物、音視頻等形式,展示中共早期革命活動的風雨歷程。
見證重大歷史事件
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北側有一座建築,由於整座建築主要用紅磚砌築,紅瓦鋪頂,故名“紅樓”。這座建成於一九一八年的紅樓,曾是北京大學的校舍,全稱為北京大學紅樓。
北大紅樓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營壘、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見證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留下了一批知識分子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足跡。
在這座紅樓裡,李大釗創建了共產黨早期組織;蔡元培大刀闊斧進行教育改革;陳獨秀等人創刊了《每周評論》,宣傳反封建的文化思想;魯迅在此授課,培養了新一代中國知識青年……
五四運動時期,《新青年》雜誌起到重要作用,雜誌的作者和編輯們都曾在北大紅樓裡活動過,浸泡在北京大學自由討論的氛圍中。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研究室副主任秦素銀介紹,當時享譽一時的《新潮》雜誌誕生於紅樓,收稿、編輯都在紅樓裡面進行。這本雜誌全部用白話寫新詩、寫小說,是新文化運動中很重要的刊物。
歷史遺存復原展陳
北大紅樓於一九一八年九月投入使用。一層是圖書館,當時年僅廿九歲的李大釗擔任圖書館主任。二層是北大校部,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文科學長陳獨秀的辦公室就設於此。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北京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黨組織就在北大紅樓李大釗的辦公室誕生。
二○○二年,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依託北大紅樓成立,紅樓一層對外開放,復原了李大釗辦公室、毛澤東工作過的第二閱覽室等,讓更多觀眾走進歷史場景,感受紅色印記。
秦素銀說,毛澤東在北大期間,參與了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參加了北大哲學研究會,還拿到了一張新聞學研究會半年聽課證書。在濃厚的新文化運動熏陶下,毛澤東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紀念館對毛澤東工作過的第二閱覽室也進行了舊址復原,室內報架上陳列着《大公報》等中外報刊。近二十年,紀念館收藏新文化運動相關文物四千九百件(套)。其中,珍貴文物一千一百八十八件(套)。
北大紅樓兩經修繕
北大紅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紅樓遭到破壞,牆體出現開裂,國家文物局對其進行整體加固和修繕。秦素銀說:“現在紅樓外立面出現的加固鋼條,就是當年大修時留下的。”
為迎接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二○○八年,國家文物局再次對北大紅樓大規模修繕。紅樓的主體、窗框、屋面瓦等都在修繕中保持了原有的紅色,使得紅樓的外觀保持了歷史原貌。
由於紅樓建造時採用磚木混合結構,修繕中對房屋的木質結構做了防腐處理,一些破損的屋面瓦、無法補救的殘磚被替換下來。
秦素銀稱,紅樓建築被很好地保留下來。走進被復原的歷史場景,有種回到歷史現場、與歷史溝通的感覺。步入紅樓的觀眾,可以感受百年前的歷史氛圍,尋訪厚重的紅色記憶,在中國共產黨的孕育之地感受初心。
今年是建黨百年,北大紅樓正在籌備一場大型展覽,預計參觀人數將達到歷史高峰。
中新社記者 于立霄 徐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