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雙刃劍 疫下助拓客源
【本報消息】隨着互聯網普及,網上購物已成居民生活一部分,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本澳網上購物人數增百分之十七至十四點五萬人。有服裝店店主認為,網購猶如雙刃劍,衝擊了實體店逾半生意,但疫下透過網店宣傳及銷售,可挽回部分海外客人。
線上線下齊發展
有小眾設計服裝店店長黃女士表示,店舖經營已八年,隨着近年網購盛行,難以招架對服裝店的衝擊,保守估計平均每年有六成生意受到影響,“網購服裝的貨量比我們大好多,薄利多銷價錢可以定低些,但我們獨立設計,好難降低價格”,加上現時居民購物開支縮減,雙重衝擊下,生意更難做。
不過網購有利有弊,近一兩年該店已開設網店,在對外宣傳、銷售方面均有幫助,能讓疫下無法到店的海外客人,如台灣、日本、新加坡的顧客,透過網站就可買到心水衣服,挽回兩三成生意額。雖網購是大勢所趨,但黃女士認為,不能完全丟下實體店去經營網店,容易讓客人失去信心,未來會利用好網上宣傳平台推廣品牌,線上線下並行發展。
實體店仍有優勢
有電子產品銷售店店員表示,網購對生意影響不算太大,因顧客一部分以長者為主,他們不懂使用網購,主要購買一些電子配件;另一部分為遊客,多數購買手提電話、平板電腦等產品。雖然實體店價格無法與網上平台競爭,但售後服務有優勢,電子產品如有任何問題即可到店處理,對消費者而言更為方便。
另有廿年歷史的遊戲機舖負責人范先生表示,不少遊戲產品可上網購買,對店舖有一定影響,感受到居民的消費習慣逐步改變,不過實體店的遊戲產品售價較網店便宜,認為有競爭優勢,“影響會有,但唔係冇彎轉”。經營實體店成本雖較網店高,但客人多喜歡購買現貨,一旦心血來潮就可買完即走,無需等候送貨,這也是實體店的優勢所在,未來暫未有計劃開設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