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用家角度推消費券
【本報消息】對於政府表示將優化電子消費券,有學者表示,任何政策推出時,需要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建議政府深入了解民意,在促進經濟與紓民困政策上取得平衡。
學者表示,現時團客仍未開放,旅客量不確定,經濟只能靠內循環,政府此時推出電子消費券的想法是好,更擴大消費人群至外僱及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專學生,但任何政策推出時,都需要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社會上有訴求,是因部分居民已開工不足、收入減少,希望政府推出的措施是紓民困,惟政府推出的經援政策尤其是電子消費券,以促進經濟為主導,先消費後優惠,主導權錯位,與居民的期望形成反差。建議政府在優化電子消費券期間,多諮詢民意,平衡訴求。
電子支付澳未普及
再者,內地去年利用電子消費優惠政策等措施,拉動內需。不過,內地居民早已習慣使用電子支付,平台亦較澳門成熟。反觀澳門,因去年疫情政府派發消費卡,使用率才大幅上升。換言之,本澳電子支付模式剛起步,八大金融機構對電子支付管理是否準備就緒、支援又是否足夠仍是未知之數,最簡單如找錯數如何退返?又如商戶與金融機構電子平台的對接、結算是否清晰?是商戶、居民最關心的問題,需要政府多走幾步作釋疑。須知新事物的發展,需要時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