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五
2021年03月19日
第A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市政署大樓顯中西文化交融

從昔日議事公局演變至今日的市政署大樓,數百年的變遷中仍有許多元素得以保留。

大樓內許多裝飾擺設都有段“古”,如“天主聖名之城”就是十七世紀時由葡王表彰。

澳門古老公共建築之一

市政署大樓顯中西文化交融

俗稱議事亭的市政署大樓,是澳門古老的公共建築之一,曾經是澳門政治活動的核心,後來屢經變改先成為我們今日熟悉的面貌。

曾是政治活動核心

議事亭的歷史可追溯至一五八四年。當時議事亭還是個中式庭院,來澳門定居了一段時間的葡國人將其作為行政機構,稱為澳門議事公局或澳門議事會,明朝官員會在此宣讀政令,中葡代表亦於此會面。直至一七八四年,葡人購買這一帶的土地,將大樓改建成歐式面貌,後來又因颱風、白蟻等不同因素的侵害,令整棟建築物的結構都不穩定,於是在一八七六年又再改建、修補。

面貌功能幾歷變遷

面貌幾度變改的同時,大樓的功能亦有多次轉變,一度延伸出圖書館、博物館、郵電、衛生機構甚至法院及監獄,不過後來都一一遷出,同樣被遷出的還有議事亭的“權力”。在葡人購買土地的前一年,葡國大幅擴展澳督權力,讓澳督在行政、立法上都有最大話語權,昔日的議事會降格為市政廳,只留下管理市政事務的功能。一九四○年,大樓再次大規模修建,自此在外貌、功能上都與我們現在熟悉的市政署大樓相差無幾。

大樓在建成至今雖然幾次重建,但不同時期的元素仍有妥善保留。如大堂的弧形條幅——“天主聖名之城、無比忠貞”,就是十七世紀復國的葡萄牙表彰在澳葡人忠誠所題字句;隨處可見的石雕、手繪牆磚,亦是昔日刻意搜羅的珍品。此外亦可見到錢幣渠蓋、竹節水渠等中式元素,反映出澳門獨特的中西文化交融。

欲知更多相關歷史,請掃碼欣賞影片。

2021-03-19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7544.html 1 市政署大樓顯中西文化交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