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共建一流灣區有成效
【本報記者廣州十七日電】省發改委公佈,廣東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主線,攜手港澳推進大灣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加速邁向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跨界車輛信息管理綜合服務平台,實現車輛通行粵港澳“網上辦”和“協同辦”。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政策進一步放寬,配額增至一萬個,港澳與內地交通聯繫日益密切。
交通基建通脈
一方面,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粵港澳大灣區“通脈”。隨着大灣區各城市交通基建全面提速,地區間往來愈加頻繁,空間聯繫強度不斷提升,“一小時生活圈”加快形成。
目前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建成通車,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加快,廣深港高鐵、穗莞深城際等建成運營,廣湛、汕汕、深江、深汕高鐵等已開工建設。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通車總里程超過兩千二百公里,高鐵里程超過一千二百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一千公里。
去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四千三百多萬人次,登頂全球第一位。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深圳機場擴建工程加快建設,佛山新機場場址獲國家民航局批覆。
同時新橫琴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使用,皇崗口岸重建工程啟動,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主體工程完工,深圳灣口岸貨檢通道廿四小時通關,“一地兩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創新通關模式實施。粵港、粵澳“跨境一鎖”項目實施。
未來將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城市兩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三小時通達交通圈。
科技創新合作
另一方面,數字化正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從青年人才教育、創業到大學聯合科研,從產業園區到跨境項目投資,科技創新合作成為大灣區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等數字產業的率先發展和突破重要推動力。
以廣深港、廣珠澳科創走廊(兩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橫琴創新極點(兩點)為主體的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基本建立。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等先行啟動區重大平台建設全面提速。
同時,大灣區重大科技平台載體加快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鵬城國家實驗室掛牌成立,分三批建設十家省實驗室,與港澳合建二十家聯合實驗室,港澳八所大學共在粵設十一家機構。十一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已投入運營,累計孵化六百九十八個港澳項目,帶動就業人數達八千八百多人。
資助港澳科創
此外科技資源跨境流動更加便捷,支持港澳大學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財政科技計劃,實現省市科研項目財政資金跨境撥付逾一億元。粵港、粵澳科技創新資助計劃累計支持一百九十六個項目、近兩億元,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全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