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國》(數位插畫,2014) 插畫用於表現文字語言的方式是多維的,將語言文字以最直接的視覺元素呈現在畫面中,是插畫常用的手法。《小孩國》(數位插畫,2014)的創作,聚焦於留守兒童,將小孩子們喧鬧嘈雜的思維與想像,變成了五彩斑斕的音符,散佈在他們的世界之中。在這個創作思路中,語言文字既是敘事內容最直觀的傳遞手段,也是美學範疇的補充元素。
《未來的語言——回音港口》(數位插畫,2020) 在這個命題之下,我創作了《 未來的語言——回音港口》(數位插畫,2020):當時間的長河流到了宇宙的盡頭,多元空間的音符最終匯集到了一起。浩瀚星雲之間,不同維度的人們修築起了無邊無際、相互連接的鏡像港口,收集來自太空深處的回音,探索宇宙文明的過往興衰。 在插畫創作中,想像與敘事是沒有任何邊界的,插畫的創作探索,像是宇宙中漂泊的孤帆,追尋着充滿回音的港灣。
《雲之城》(數位插畫,2016) 插畫中的語言也可以用隱喻的方式,透過畫面所建構的語境、以抽象的觀感來表達。《雲之城》(數位插畫,2016)系列作品,嘗試將東方文化的視覺印象作為畫面敘事的基本元素,以此來創造心目中的烏托邦。大都市是凝聚了人類萬千年文明發展的結晶,鋼筋水泥中承載着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文化。一方面,文化本身在於都市當中是一類脆弱的存在,在各種外力的影響下,文化流失成為常態,城市最容易演變為文化荒漠。另一方面,過度的碎片化、過多的外來侵蝕,也會造成本土文化體徵的喪失。而當某種文化成為都市文明最堅實的基礎,則會呈現在都市生活的每一寸角落,成為最具表象性的視覺語言。
《石碼幻象》(紙本,數位插畫,2020) 在剝離於空間語境之外,虛構造物可以是插畫傳達語言關係的表達手段。人與人之間像是以細線串接的島嶼群落,而串接維繫這些群島的細線,便是我們的語言文字。在這個概念之下,《石碼幻象》(紙本,數位插畫,2020)系列作品以設計虛構的方式,構建出一座座存在於幻象中的孤島,折射不同場域中的人與事。 插畫誕生的初衷,是為文字所服務,是語言的視覺化呈現種種方式之一。隨着文化的多元發展,插畫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在我看來,插畫與語言文字一樣,成為現代文明與文化的傳播載體。
插畫 ——具象化的語言
本人是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講師,亦擔任《深海》、《大魚海棠二》、《化龍》、《神藏》等電影藝術顧問、概念設計師。藉參加“城市記憶:文字語言”——第五屆澳門國際當代插畫大賽的命題,來分享插畫創作體會。
語言與文字,本身代表着以抽象形式來描述具象事物;而插畫,又是人們用以描述具體視覺的傳統呈現手段之一。插畫與語言文字,像是相輔相成的雙生樹。
蔡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