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俗列國家級文遺名錄機會高
學者:持續開展非遺保護
【本報消息】疫情持續下,今年土地誕取消系列活動,減少群聚。據有關廟宇組織及傳承團體負責人透露,作為澳門非物質文遺的“澳門土地信俗”,近日完成申報國家級非遺公示期,料年中會有好消息。對此,長期研究本土非遺項目的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長江淳建議,官民應以此為動力,為持續開展非遺保護與傳承獻計獻策。
江淳稱,“澳門土地信俗”深入人心,如沙梨頭、雀仔園、下環街等較大型福德祠及土地廟慣常開展系列賀誕活動,不乏上香祈福、神功戲、敬老宴、分燒豬肉等環節。當日遍佈大街小巷的土地神壇皆人頭攢動,香火旺盛。
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自二○一五年以來,就“澳門土地信俗”展開深入研究。在對沙梨頭土地廟、雀仔園福德祠、下環街福德祠、筷子基永和堂等值理會成員、街坊數十人進行口述歷史訪談的基礎上,結合大量文獻資料,協助有關社團順利進行“澳門土地信俗”申報入遺工作。隨後,該所亦開展土地神壇普查,數年間走遍澳門及離島區大街小巷,對星羅棋布的土地神壇進行拍照、測量、文字記錄、建檔、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推薦項目共三百三十七項,新列入一百九十八項,擴展一百三十九項,“澳門土地信俗”列入擴展項目“民俗”第十項“民間信俗”類。
她直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對全國申報的近千個項目評審,“澳門土地信俗”能入圍並公示,實屬不易。下一步,期待國家適時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特區政府乃至各民間社團在這喜訊“東風”推動下,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