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文化認同 保港澳繁榮
近期,“愛國者治港”引發熱議。要實現愛國者治港澳,除了完善選舉制度,還需不斷壯大港澳的愛國力量,其中關鍵在於加強港澳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幾千年來,各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國的土地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發展了祖國的繁榮經濟,共同創造了祖國的燦爛文化。《詩經》是各地區各民族民歌的總匯,《楚辭》中相當一部分是記錄或整理的少數民族儀式歌、民歌;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坎兒井等偉大工程,無一不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汗水。正是因為各族文化交相輝映,才讓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文化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一種共同體意識,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中華文化認同。
首先,一個國家離開了文化的支撐,即使有再繁榮的經濟,其強國地位也難以鞏固。曾經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就是一面“鏡子”。當一個國家沒有構建起對共同體的文化認同感,甚至存在對共同體文化的排斥力量,國家便孕育巨大的分裂危機,這是動搖國家實力基礎的最大隱患。
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民心相通、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外國學者把這“令人吃驚的統一”看作是“中國的神話”。密碼何在?“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道破玄機。
其次,增強文化認同是保持港澳繁榮穩定、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石。港澳原本是廣東的小漁村,粵港澳三地人同種、文同書、話同音,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但前些年,香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竟拋出了“香港民族論”的謬論,毒害部分青少年,成為香港動亂的推手。台灣民進黨當局近年通過修改教科書,逐漸在台灣青年少年中削弱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為“台獨”創造條件。面對猖獗的“港獨”、“台獨”主張,我們更要加大力度,增強港澳台民眾認同中華民族和文化,旗幟鮮明地同一切形形色色的歪曲中華民族歷史、否定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的行為作鬥爭。
五色不同,交織成章;五音各異,交響成樂。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就一定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