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羅燦坤老師
羅燦坤老師享年逾百歲辭世,辦的該是笑喪而不是哭喪了。
羅老師大半生對本澳的教育工作及戲劇活動付出之大,是無可置疑的。有關羅老師對本澳歌劇、舞台劇及播音劇所作出的貢獻,在澳門戲劇史書中已有紀錄。說到羅老師在教育工作上的成就,絕對可以用“桃李滿門,有口皆碑”這八個字來作定論。
羅老師的課堂教學多彩多姿,生動活潑,絕無冷場。多年來,上過羅老師課的門生,相信都會有此同感。我讀初中一年級時,甘恆老師是班主任,羅老師是學校戲劇活動的輔導老師,也是我地理課的老師。上課時,只覺他對課文瞭如指掌,一根粉筆在手,繪形繪聲,如虎添翼。可能是仰慕羅老師在戲劇及教學上的才華,六、七十年前,我已經是羅老師的粉絲了。那時候,羅老師對我是絕無半點印象,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事隔多年,我在外修讀戲劇教育課程後回澳,大概是透過當時在教區社會傳播中心當義工的學員甘曉明(甘恆老師女兒)的介紹吧,我有幸再度遇上了羅老師,經羅老師引薦,我得到了首份專業戲劇教師的工作。自此,羅老師對我更是關懷備至,應邀出任校際戲劇比賽及劇本創作比賽評判;當年,偶爾出席黃就順老師、好友李家祥老師及羅老師的下午茶聚時,大家給我的都是熱情的關心和鼓勵。更使我深受感動的是,本世紀初我接受特區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勳章後,羅老師現場還送給我一封大利市!
近年,羅老師深居簡出,一再婉卻了戲劇界朋友上門要為他老人家留下點口述歷史的要求。我和他的另一位門生,每年亦只在聖誕或新春假期時到他府上,在師母的陪伴下作暫短的探訪。想不到,今後再沒有此機會了。
本澳劇壇一直鬧劇本荒,在此刊出羅老師為我第一輯劇本集所作的序言(略經刪節),感謝他對我的關愛。序文很短,卻是我編寫劇本時的座右銘,謹與後輩分享:劇本要有地方色彩,要忠於作者良知,要有教育意義。劇本是揉、搓、塑、抹“編”出來,而不是平鋪直述“寫”出來的!
敬愛的羅燦坤老師,願您安息!
周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