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3月15日
第B05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弘土地信俗青年有責

弘土地信俗青年有責

昨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日土地誕,家家戶戶慣常到各區土地廟或福德祠參拜,祈求社公庇佑,事事順利,疫情盡快結束。

據資料顯示,分佈全澳各區約有二百座土地神壇。疫情前,包括沙梨頭土地廟、雀仔園福德祠及下環街福德祠尤其重視賀誕,設神功戲、敬老齋宴、醒獅等活動,旨為凝聚坊衆、敬愛長者,更是本土一項節慶盛事,過往成功吸引大批旅客遊覽觀摩,感受濃濃節日氣氛。

正因為“澳門土地信俗”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於二○一七年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政府全方位保育。宏觀而言,小城乃彈丸之地,但竟可形成分佈廣泛、特色鮮明的土地文化,殊不簡單。足證多年來,這方土地中華文化根深葉茂,且不同宗教互不影響,和諧共存。

至今,傳承與發揚土地信俗,以三大土地廟為主。鑒於疫情關係,去年及今年只好改以簡單拜神儀式表心意,且籌辦多時、原計劃移師澳門舉辦的世界大伯公節亦要順延,待疫後再適時舉辦。

居民參拜土地神已非簡單的俗神崇拜,早已成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重要元素。作為年輕一代,應全面認識“土地信俗”,多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及社區故事,增強對小城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悅 鳴

2021-03-15 悅 鳴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756.html 1 弘土地信俗青年有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