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競拍藝術不停擺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人的生活與工作模式轉趨線上。有人線上開會,有人線上完成作業,更有人線上舉辦藝術聯展與眾分享,藉藝術形式向前線抗疫人員傳達正能量。幾乎所有文化藝術活動和展覽停擺之際,一群本地畫家另闢蹊徑,於臉書開設“藝+網上畫作交易平台”競投作品,反應熱烈。一方面讓廣大藝術愛好者投得心頭好,亦為提供作品的畫家疫下增加收入,鼓勵持續創作。
訂立規則共同遵守
目前管理該專頁的本地畫家李得之介紹,在網上銷售畫作等文創產品,非澳門所獨有,其實鄰近地區乃至全球各地早已流行,深受業界歡迎。之所以會執管這個公開的網上畫作交易平台,或許是緣份。他希望充分發揮這個平台功能,讓創作者與收藏者各取所需,各自找到快樂的源泉。
臉書“藝+”專頁,是專為“架上繪畫”作品提供展售的拍賣平台。“架上繪畫”泛指以油畫、水彩、水墨、壓克力顏料、廣告彩、素描、岩彩或淡彩等各種標準技術法完成的平面繪畫作品。他直言建立此平台,旨在架設起網上同好交流地,進一步活躍藝術市場,歡迎畫家與藝術愛好者以至收藏家等共同參與,增強彼此間互動。
既然開設了平台,必須要擬好相應的規則供業者共同遵守。其中規定,但凡上載至平台競投之畫作,必須為畫家本人作品,不接受代理或代售。用於發佈作品的臉書帳號必須為作者本人,不能代替他人發帖,如有發現,會刪貼處理。更重要一點是,作品題材不接受複製、冒名、抄襲、電腦數碼、不雅、商業及政治宣傳等題材,一經發現也會立即刪除。
四千會員大半活躍
為讓平台持續運作,保持競投熱度,每周拍賣時段定為星期二至星期日,逢星期日晚上九時截止發帖、停止競價以作結算,其後於下一個星期二重新開始拍賣發帖及競投,起拍價約二千元“起跳”,交易價不超過一萬元,價高者得,其後列出收藏者名字。李得之說,每位作者於每個拍賣時段內,最多可發佈五件作品,每帖只限發佈一件作品,帖文內作品圖片可包括作品局部圖,並詳細標示作品資料和起拍價等。
談到對藝術走近生活的看法,李得之笑言,這個平台無疑是其中一種途徑。自平台於去年中創立至今,累計入群者達四千多人,活躍者近二千九百人。除多位來自港澳台地區以至加拿大、馬來西亞等華人畫家響應支持外,不乏多位本地買家。據估計,活躍此平台的本澳老中青畫家約數十人,成功凝聚力量,在此網上平台讓藝術同好不因疫情而斷絕交流,更可欣賞別人作品,取長補短。部分畫家已成“網紅”,擁有一定粉絲,每當上載新作,即獲秒速點讚回應,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儘管該平台已運作一段日子,但仍有很多值得完善之處,畢竟整體運作模式參考香港業界同期推出的“藝術集氣”平台。但綜合而言,澳門“藝+”群內成員沒有太大的分歧,符合交流藝術、不談政治的原則。只接受畫家提交平面美術範疇作品競投,因這樣較容易管理,銷售效果亦遠超預期。
資深畫家嘗新事物
或有人會問,如此模式的藝術交易平台會持續到何時?李得之認為,這很難說,只要仍有藝術家堅持在此交流並上載作品,有藝術愛好者嚮往競得心頭好,相信會持續營運下去。總體來說,能為一些畫家提供交流與銷售平台,也可積極為網購藝術品奠定良好的基礎,於社會掀起一股新風,再辛苦也覺值得。
本澳資深畫家黎鷹、廖文暢及亞正等連月來堅持上載新畫作,帶動競投氣氛。黎鷹對此網售畫作平台表示支持,對他們這一輩而言,如此方式屬新嘗試,也促使他們作出很多突破。每有畫作被人投得,意味着創作畫家可有一筆微薄的收入,做到“疫”境求存,“疫”流而上。畫家欣悉有人把其作品裝裱後珍藏家中,或掛於公司當眼處,讓生活更添姿采,倍受感動。
請讓藝術走進生活
青年畫家、澳門青年美術協會理事長黎小傑稱,該協會早前假澳門當代藝術中心 · 海事工房一號舉行的“藝術進家”首屆會員作品展,特別以不記名形式展示多位成員超過二百三十幅風格各異之作,同時鼓勵進場人士展期內網購心儀作品,帶回家中,為居室或工作間增添藝文氣氛。對他們這一批青年藝術工作者而言,同樣是新的嘗試,但深信有關安排為大勢所趨。不管是網售畫作,還是進場參觀後掃碼購買心頭好,異曲同工,襄助本土文創產品走出澳門,面向灣區,繼而走向世界。
黎小傑體會到,藝術品如同一些名貴貨品一般,都不會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然而懂得細賞,讓藝術走進生活,人生將更精彩,品味自能提升,養成買畫習慣。
有長期參與競投“藝+”畫作的愛好者坦言,疫下小城文化藝術活動停頓,但通過定期瀏覽專頁,足不出戶也可欣賞到眾多畫家上載新作,偶爾也會找到驚喜,彌補未能到展場觀展的缺失。另一方面,畫家們響應政府呼籲居家抗疫,通過平台發佈個人作品,所繪或經典人物、或自然美景、或花鳥蟲魚、或社區風貌,總之各自精彩。一旦被成功拍出,既有薄酬又帶來滿足感,促使自身提升創作動力,一舉多得。
文、圖:子 凡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