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土地稀缺倒逼科學用地
【本報記者廣州電】省統計局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發展比較研究報告顯示,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對地區集約科學用地產生倒逼機制,長三角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均面臨土地資源趨緊約束,產業和人口擁擠,成為城市發展“樽頸”。
報告從多方面比較兩個區域優劣。一是從人均GDP看,大灣區比長三角地區高,長三角地區增速高於大灣區。一九年大灣區、長三角人均GDP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2倍和1.48倍,大灣區是長三角1.3倍,折合分別為19,765美元和15,201美元。
一六至一九年,大灣區中珠三角九市人均GDP年均增4.9%,低於全國1.2個百分點,分別低於上海、江蘇、浙江、安徽1.6個、1.7個、1.1個和2.2個百分點。考慮到港澳因素(香港、澳門年均增長1.2%和1.5%),整個大灣區年均增速差距與長三角進一步拉大。
灣區地均產出高
二是從地均產出看,大灣區以較小土地面積,實現較大產出。大灣區土地面積是長三角24.8%,在一九年地均產出則達長三角地區2.4倍。從勞動生產率看,大灣區與長三角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一五年大灣區、長三角勞動生產率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和1.3倍;一九年則分別達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和1.5倍。
三是從人均財政收入看大灣區人均創造財富大於長三角。一九年大灣區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長三角1.1倍,為全國1.8倍,其中上海是大灣區的2.3倍,大灣區是江蘇、浙江和安徽的1.2倍、1.1倍和2.3倍。
四是從地均產出看,大灣區和長三角36個城市中,地均產出深圳排名第一。除深圳外,東莞、廣州、佛山、珠海、中山均在前十,長三角上海、蘇州、無錫、南京入圍前十。
大灣區地均產出普遍高於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受土地資源限制更突出,土地集約利用、擴展發展空間的需求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