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貧窮
聯合國人口基金指出,以每個月經周期廿八天、每次五天計算,女性平均一生經歷月事二千五百三十五天,即相當於近七年。近年來,女性因為經濟因素、無法購買衛生棉等生理用品,進而無法正常學習或工作的“月經貧窮”現象,逐漸成為各國關注議題。
據悉,部分基層女性更會使用抹布、在公廁索取的嬰兒尿布,甚至把報紙塞進襪子,以代替衛生用品。然而,女性重複使用衛生用品,或以其他作為替代品,均有機會輕則皮膚敏感、陰道痕癢,重則感染等問題。
以日本為例,許多女性受到疫情影響致收入大減,無力負擔生理用品費用。因此有公民團體除了提倡,應降低生理用品的課稅額度外,也要在學校內發放免費衛生棉,不讓女性因自己的性別特徵導致權益受損。英國政府去年訂下於二○三○年或之前消除“月經貧窮”目標,並承諾撥款廿五萬英鎊處理問題,以及成立“月經貧窮督導委員會”。在新西蘭,去年已啟動重點計劃,為十五所學校約三千二百名學生免費提供衛生棉條、衛生棉,效果良好。
月經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生活在港澳的女性可能很難體會到“月經貧窮”的困擾。人生而平等,希望各地都能解決“月經貧窮”問題,讓女性活得健康、有尊嚴。
素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