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六
2021年03月13日
第B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加大再培訓 解就業困難

加大再培訓 解就業困難

本澳疫情趨緩和,但外地疫情未停止,來澳遊客受限,經濟數據未見明顯復甦,居民失業及就業不足率徘徊高位。疫情陰霾下,企業經營前景不明朗,甚至部分結業收場,人資需求萎縮,年紀大、學歷低、競爭力弱的勞動人口,以及缺乏社會經驗的職場新人首當其衝。隨著今年應屆畢業生將投入勞動力市場,失業率或有上揚壓力。

疫情肆虐一年多,本澳失業率創下十年新高,居民過去一年面臨失業、無薪假、減薪等困擾,經濟壓力極大。近日接連有數百名建築工人到勞工局表達訴求,甚至部分人懷疑因不滿而擾亂社會秩序,行為欠缺理性。也側面反映當下失業及就業不足,日漸嚴重。

至一月底,本澳外僱較去年同期減少,仍達十七萬人之多,本地工人卻“無工開”。基於薪金等原因,家傭等工種鮮有本地人願意做,但一些外僱正從事的工種,乃本地人渴求的職位,是否真的本澳無人勝任?疫下就業困難,宜更謹慎審批外僱額,完善外僱退場機制,嚴打過界勞工及黑工,保障居民就業。

除中壯年人士失業,疫情以來失業問題蔓延至年輕人,很多學生“畢業變失業”。去年畢業生疫下就業難,求職之路不平坦,不少人至今未覓得正職。即將又見畢業季,新一批畢業生踏入求職市場,可預見就業極具挑戰性,就業市場亦面臨嚴峻考驗。

針對年輕人長期失業的問題,有必要加大支援,深入校園提供生涯規劃諮詢服務,讓學生多了解就業市場,並與企業合作繼續開展職場體驗及實習計劃,鼓勵畢業生擴展實習及就業版圖到大灣區。

就業市場按需調整,待業人士亦要調整心態,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保飯碗”,適時放下身段及要求,多嘗試不同崗位。同時利用好這段空窗期,學習和裝備第二技能,提升競爭力,發掘不同跑道。政府有必要開展不同類型的職業培訓,加大宣傳,鼓勵居民持續進修、轉型發展。尤其現今科技發達,未來部分職位或逐步消失,即使建築業也將出現預製件興建模式等,同時城市智慧化,衍生新的職種。人資需求在變化,更需加大資源推動居民就業再培訓,以迎接新的就業技術要求。

夏 耘

2021-03-13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403.html 1 (新聞小語)加大再培訓 解就業困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