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曉明表示,香港特殊的經濟地位形成原因具多方面,優勢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亦難以複製。有理由相信,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和選舉制度完善這兩大舉措相繼出台後,香港政治、經濟、社會和營商環境都會改善,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有記者問,有些經濟界人士擔心,由於選舉制度的改革,香港會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外資企業會從香港逃到境外,中方對此有何看法?
張曉明表示,一九八三年九月,中英關於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正膠着,英方為達到“以主權換治權”目的,不惜打“經濟牌”向中方施壓,突然對外界散佈“談判破裂、香港前途不明”等消息,引發九月廿四日這一天港幣大跌、銀行擠提,市民搶購日用品,香港似乎末日來臨,史稱“黑色星期六”。
一九九五年香港回歸前夕,美國《財富》雜誌以“香港已死”作為封面標題,預言香港回歸之後,不可能保持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到去年,香港國安法頒佈後,美國《大西洋月刊》又刊登題為“香港的終結”的文章。似乎成為一個規律,每到重要敏感時間節點或重大事件時,西方國家某些人就會“唱衰”香港,散佈各種危言,但事實總令他們大跌眼鏡。
危言唱衰跌眼鏡
“香港國安法”出台以後,外國投資者包括香港本地投資者,對香港信心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去年流入香港資金額達五百億美元,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更屢創歷史新高,港股IPO(首次公開招募)集資額位居世界第二。股市是香港經濟晴雨表,也是衡量投資者信心的重要指標。今年一月港股市值突破五十萬億港元的歷史紀錄。連香港美國商會發表調查報告也表示,今年一月和去年八月情況相比,企業對香港營商環境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大幅上升。
張曉明指出,香港特殊經濟地位,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特別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原因多方面,包括法律制度完備、專業人才齊全、香港市場高度自由開放,以及語言方面優勢等。還有很重要的,就是中國內地持續快速發展,給香港經濟帶來動力,該優勢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也難以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