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貧苦大衆醫藥負擔
工人醫療所懸壺濟世七十載
五十年代初,澳門社會經濟蕭條,不少居民陷於失業。免費醫療供應有限,僧多粥少難以解困;私家診所收費貧苦大衆難以負擔。為盡量減輕居民醫藥負擔,使勞苦大衆不致失醫,當時成立不久的工聯總會提出籌辦工人醫療所,七十年來為守護澳門居民的健康默默付出。
社會各界齊支援
社會各界得知籌辦工人醫療所消息後,醫務界、鏡湖醫院、何賢先生等均踴躍支持,無論在經濟、技術、人力上均伸出援手,工人醫療所終於在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於近西街(現稱美麗街)正式開幕。
開辦初期,工人醫療所規模很小,只有一間狹窄的候診室、兩間診症室和一間細小的藥房。首任所長由邵昆侖醫生擔任,全所只有一位駐所醫生、一位護士和兩位職工。
隨着社會對醫療需求增加,醫生數目有限,當年醫護界齊心合力支持醫療所發展。陳滿醫生在其診所免費為醫療所病人作X光檢查,並聯同陸鏡輝、鄺星白、劉光普、饒不辱、李德貞等醫生到醫療所義診。
醫療物品多手作
工人醫療所籌辦初期,由於人力不足,設備簡陋,得到鏡湖醫院大力支持,每日派出一名護士到醫療所,協助護理工作及消毒醫療儀器。鏡湖醫院還免費代醫療所病人作檢驗。當時社會資源貧乏,很多醫療物品均是醫療所同事手造,包括所穿制服、床單、用藥敷料,甚至口罩都是自己縫製。當時也較多循環再用物品,包括玻璃藥水樽、玻璃注射器以及壓舌板,都需要清洗、經過消毒再重用。
工人醫療所七十年來,由當年為紓緩工人群衆求醫難而成立的小診所,發展至現時有三間診所,多年來不斷優化服務。
欲知更多相關歷史,請掃碼欣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