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打造低碳經濟?
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正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
中方此前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二○三○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推動能源結構轉型
瞄準這一目標,中國將如何打造低碳經濟?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給出“關鍵詞”。
“調結構”,是不少人眼裡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能源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全球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副總經理郝振山向記者表示,要持續通過加大清潔能源供應和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佈局,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助力中國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加強儲氣能力建設
更好瞄準碳中和目標,還需要“立規矩”。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認為,應建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法規體系,對標全球ESG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體系,同時將這項內容納入上市審查標準中,引導非上市公司遵循相關法律法規。
“資源保障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成為中國天然氣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加強儲氣能力建設勢在必行。”全國人大代表、中海化學富島公司化肥二部副總經理劉平提出,可建設國家級統一高效的儲氣基礎設施運營平台,逐步實現所有基礎設施統一運作,統一對外開放,從根本上避免市場無序競爭。
改政策重在強基礎
當前,中國促進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仍有不適應之處,“強基礎”勢在必行。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其中突出問題是,環境治理、碳減排等主要靠行政性辦法,層層分解指標完成任務;綠色發展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還不能成為企業、個人等市場主體按照市場原則進行的經濟行為。
“沿用這一套辦法,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難度很大,即便勉強實現,也可能代價過高而不具有可持續性。”劉世錦強調。
“對於科技企業自身來說,推進碳中和是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體現。”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介紹,今年一月,騰訊已正式宣佈啟動碳中和規劃。推動中國的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將鼓勵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以碳中和為契機,倒逼中國低碳技術轉型。 (北京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夏 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