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1仙變5萬 難成主流投資工具
比特幣驚人的漲勢確實挑戰着人們的想像力,誰人能夠想像十多年前那個價值不到1美仙的東西,今天可以賣5萬多美元,那些投資大卡還看好它將升至數十萬美元;另一方面,政府財經官員幾句不中聽的言論,又可以令它的價格即時下跌上萬美元。筆者繼續在此解答比特幣有關問題:
難建合理估值模式
五、比特幣難以用傳統估值模式計算,價格變動全賴於供求關係。
比特幣無基本面可言,無法建立合理的估值模式,全憑買賣雙方出價角力而交易。股票估值最常用的是“現金流折現法”,就是根據未來企業預期可以為股東創造的現金流,再以所需要的時間和風險溢價利率,折算為當前的現金價值;或者是以盈利(市盈率,P/E)和資產(市賬率,P/B) 等方法作推算。但比特幣不是一門生意,不能產生經營利潤和現金流,也沒有實物資產作參考,難以用數學模式估值。比特幣去年至近期高點升幅超過10倍,無論用通脹期待、名人效應、投行加持……解釋也不能合理化。這是價值投資者最難以接受之處,也使比特幣難望成為主流投資工具。
六、比特幣存在先天性的通縮基因,流通量可能越來越少。
比特幣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可能出現越來越少的情況,讀者能夠猜得是怎麼回事嗎?買賣比特幣需要身份驗證,但這不是憑人臉識別或身份證,而是能證明閣下擁有比特幣的兩組密碼,一組為公鑰(鎖),另一組為私鑰(鎖) 。公鑰是公開的,但私鑰不能反算,只有持有人自己知道,並且無法報失。據估計目前全球有20%的比特幣因忘記密碼不再流通,而每年還有2-4%因同樣理由消失。這與當年瑞士和盧森堡銀行不查身份、僅憑密碼開戶及支存,吸收了大量不明來歷的款項,然後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很多戶口無人認領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說,比特幣有一種天然通縮的基因。
消息傳言影響幣值
七、目前比特幣屬於一個散戶為主的市場,受消息或傳言的影響大,但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大戶有意參與。
近期企業名人如馬斯克和機構大戶的進入,確實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也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但是目前機構大戶持有只佔1%左右,所謂名人進入多是個人行為。大摩等投行表態把加密貨幣納入投資選項之一,一些國家傳出有意把比特幣納入儲備以對抗美元霸權,但大多只屬傳聞和想法而已。當然,隨着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今後比特幣市場的波動性也有望降低。
目前比特幣還屬於一個散戶佔多的市場,參與者多數是為了投機,並非避險、支付和對抗通脹,這種市場很易形成跟風的羊群效應。特斯拉馬斯克月前入場買了15億美元比特幣的消息傳出,比特幣價格當日上升2成,總市值增加了2千億美元。美國財長耶倫發話比特幣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包括消費者保護、支付低效率、洗黑錢等問題,比特幣立馬下跌8千美元(15%)。可以說,這是一個由貪婪和恐懼主宰的市場。同時,比特幣市場的貨源歸邊,前期少數的“挖礦者”掌握了很大部分貨源,一旦他們撤出也可能導致價格大跌。
難作日常支付工具
八、比特幣日常和跨境支付功能如何?
一些推銷加密貨幣的交易平台吹噓比特幣等有跨境支付、手續費低廉、收付方便等功能,但事實上以其作日常支付工具不切實際:一來每枚就值數萬美元,且價格波動太大;二來其流通也只局限於共識群體裡,如交易方不接受就無法支付。
如Coinbase等交易平台把支付單位分割成一枚幣的若干部分,並提供在線錢包服務,使用者用二維碼就可作支付。但這種錢包服務交易費(1%)不低,也擔心難提供像銀行般的資金儲存安全性。
比特幣確實最方便於跨境支付,手續費低廉,轉賬金額也無限制。即使在有外匯管制的國家,只要在當地找到比特幣的賣家,雖然價格可能高些,但買入後可以在其他國家隨時換取外幣。這個奇妙的功能使比特幣在市場上有客觀的需求,歷久不衰。(下周再續)
容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