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產業園可年產百衛星
據中新社北京報道: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以下簡稱二院)黨委書記馬傑四日在北京表示,武漢衛星產業園初步具備試運行條件,正式運行後將實現年產百顆衛星的能力。
設計製造一條龍
二○二○年,中國將衛星互聯網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範疇。二院積極參與,以衛星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與改變傳統衛星製造模式,推動形成衛星快速設計製造一體化能力,服務國家衛星互聯網“新基建”的建設需求。
二○一九年四月,二院建設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正式開工,主要建設多功能產業生態中心、航天器智能製造中心等六棟主體建築和以“柔性智能化、數字孿生、雲製造”為主要特徵的衛星智能生產線,投資總規模十三點三七億元人民幣。
突破11關鍵技術
“截至二○二○年十二月,衛星產業園六個單體建築已具備竣工驗收條件,衛星智能生產線突破了適應多品種變批量需求的可重構技術等十一項關鍵技術,完成以衛星智能裝配系統為代表的十八個分系統一百○三台(套)工藝設備的部署與調試,初步具備試運行條件,正式運行後將實現年產百顆衛星的能力。”
馬傑表示,隨着國內外衛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二院瞄準系統更加複雜、技術更加先進的星間組網體制衛星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從互聯網衛星總體技術、多波束相控陣天線技術等關鍵技術開展技術攻關與產品研製,已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