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缺地應急才揀偉龍
胡祖杰:土儲足宜另選址建公屋
【本報消息】氹仔偉龍公屋地段鄰近國際機場、焚化壚,是否適宜建公屋,再度引發社會討論。現任政府今非昔比,手握新城填海及多幅閒置地,能否有其他更好的建屋位置?
議員胡祖杰重提當初城規會討論,曾提議政府在其他地方建設公屋,實在無地才選擇偉龍。又強調偉龍若要建屋,在設計及建造時須考慮噪音、空污等問題,並做足補償措施。
上任政府土地緊缺,加上居民對公屋的需求大,當收回偉龍土地時,政府無奈訂下建設公屋的規劃,但一直遭環保人士反對。胡祖杰認為,今時不同往日,政府近年陸續收回多幅閒置土地及手握三百五十公頃的新城填海地,積累了足夠的土地儲備,應付現時及未來所用。
他重提,當初城規會討論偉龍公屋項目,已建議政府考慮在其他地方建設公屋,實在找不到地方才考慮偉龍選址。偉龍項目前身是御海南灣豪宅項目,雖周遭環境欠佳,但可在建材方面“落重本”,使之適合人居住。
現任政府若續推偉龍公屋項目,必須在設計及建造時做足考慮,如引入雙層隔音玻璃降低機場噪音,增加應付焚化爐空污的綠化補償等。
兩方案須再環評
政府上月初釋出偉龍公屋項目的兩個方案,方案一將原規劃的六千五百個單位減至四千八百至五千三百個,方案二則減至四千個,以期讓居民住得更舒服。兩方案須再做環評,再決定方案,預料今年底才有消息。
胡祖杰解釋,因為之前的公屋規劃為東西走向設計,但基於建設更優質的環境、及中國人喜好坐北向南等因素,方案二採用的南北走向設計,規劃與過往完全不同,故在日照、風流通及噪音等需重新做環評,亦體現政府對偉龍公屋項目的重視。環評完成後,則因應缺乏或不足的地方,再採取補償措施。
政府計劃分三期建設偉龍公屋項目,胡祖杰表示理解,因大潭山隧道動工時,會對周邊的住宅及居民產生影響,故政府採取分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