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裡的中國》掀典籍熱
【本報訊】據央視網一日消息:今天出版的第五期《求是》雜誌刊發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兼總編輯慎海雄的署名文章,題為《我們為甚麼要策劃〈典籍裡的中國〉》。
為何策劃該節目?
文章指出,牛年新春,《典籍裡的中國》甫一開播,就創下同類型題材的收視新高。新媒體傳播後,節目還變身“網紅”,帶旺一波“典籍熱”。
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來了燦爛的春天。與此同時,如何解讀好、傳播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這對於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而言,既是重大機遇,更是一大挑戰。
觀成敗、鑒得失、明是非、知興替。優秀典籍,既是中華民族的共享記憶,也是我們與歷史的精神接續。既見證了我們的昨天、觀照着我們的今天,也將福澤我們的明天,福澤中華民族後世千年。我們感到,從優秀典籍入手傳播傳統文化,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今天的中國已經快速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閱讀的便利性、豐富性已經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雖說“書當快意讀易盡”,然而,我們也要捫心自問:今天的中國,到底還有多少人在安安靜靜地閱讀傳統經典?又有多少人讀得懂、讀得進傳統典籍?
再輝煌的文化,一旦失去傳承就必然衰敗。作為重要的傳播陣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責無旁貸,必須與時間賽跑。總台成立以來,我們連續推出《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中國地名大會》等一大批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節目,都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創新傳播致敬先人
文章強調,我們堅信,典籍是國之瑰寶,不能只是“活”在藏書館、“活”在學者的論著中,還應該“活”在年輕人心中。《典籍裡的中國》,就是典籍的傳播者、轉化人,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探賾索隱、披沙揀金,通過電視獨具優勢的語境轉換,讓更多人愛上典籍,自覺傳承中華燦爛文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典籍裡的中國》是我們探索傳統典籍當代化傳播的一次有益嘗試,但絕不是唯一的一次。與古聖先賢對話,跨越時空交流,讓我們不斷以創新傳播中華文化經典,致敬我們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