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先行 挖潛景點
九澳聖母村新春爆紅起來,入村“打卡”者絡繹,以本地人為主。路環終注入活力,一片旺景下,也帶來交通和環境問題。本澳老問題又再浮現,有旅遊開發潛力的地方,配套總是滯後於人潮。當局是後知後覺,抑或涉多部門統籌乏力?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九澳聖母村埋藏着一段麻瘋病人自救自強的感人歷史。隨着麻瘋病在本澳消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年老並痊癒的麻瘋病人遷往安老院後,聖母村內五棟特色葡式平房和七苦聖母小堂隨即荒廢;至近五年政府才重新修繕和活化,並列入第三批不動產文物建築項目。三個月前,聖母村內開設了交由復康戒毒者打理的咖啡館和藝廊,有居民嘗鮮,坐在葡式平房嘆咖啡感受歲月留痕,“打卡”圖文上網,一時間爆紅!遇上居民留澳度歲,連日訪客絡繹不絕。
原來推動一個新遊點可以很簡單,只要經營和突出亮點,偏僻地也可引來四方客。當然九澳聖母村爆紅擁多個元素,深厚的歷史文化、滄桑的特色建築,還有“希望咖啡”。問題在持續吸引力,除了強化歷史文化的傳遞,更要增添遊覽元素,現時一咖啡館、一藝廊過於單調,其餘平房宜加快規劃加入其他文青和餐飲等元素,甚至可在附近闢植大片鮮色花卉,以襯托五棟葡式平房,可成為攝影取景新地標。
九澳聖母村後續活化有待挖潛,但配套設施嚴重滯後,當局似乎只設了數個臨時廁所,其他的付諸闕如,如前往聖母村沒有明確的指示路標,也沒有闢建臨時停車場,入村的小路依舊狹窄,因多人前往導致違泊處處。巴士班次更見疏落,居民乘公交前往極不方便。
路環是澳門後花園,是感受昔日漁村生活的好去處,問題在怎樣找亮點、如何推廣?相信九澳聖母村的走紅,有所啟迪。疫情下,居民節假日多至路環舊市區放鬆,結果車輛在圓形地和海邊打蛇餅,可見至少交通配套不行。舊區道路窄難改,但覓地闢停車場長年未見實現。路環新景點興起讓人期待,但落後的思維、滯後的配套,總跟不上發展形勢,應先改變。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