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發現新冠病毒變異特徵
【中新社廣州二十三日電】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天發佈消息稱,該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發現新冠肺炎病人個體不同時間點及不同生理部位(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準種變異進化特徵,為新冠病毒的進化和突變毒株的出現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
助防控疫苗開發
相關論文於今天在線發表在專業期刊《基因組醫學》雜誌。
新冠病毒致病性強,人間傳播快,闡明新冠病毒的變異特徵對疫情防控、病原檢測、疫苗開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上述研究採集了新冠肺炎患者連續時間點、多種類型樣品,包括:鼻咽拭子、痰液、糞便、尿液、胃粘膜等,利用轉錄組測序和探針雜交捕獲法同時進行新冠病毒基因組深度測序,比較分析不同個體間和個體內不同組織中的病毒進化變異特徵。
研究發現臨床樣品深度測序病毒相關序列比例與熒光定量CT值具有一定相關性,其中呼吸道(鼻、咽、痰)和腸道樣品(糞便、肛拭子)檢測到的病毒相關序列遠高於尿液和胃粘膜樣品。另外,研究發現在新冠肺炎患者腸道樣品中存在多個不同分支病毒共同存在的現象,可能來自於多個亞型共感染、反覆突變或準種變化等原因。
腸道樣品多樣性
此外,研究團隊比較分析發現腸道樣品新冠病毒的多樣性高於呼吸道樣品,腸道樣品中新冠病毒變異更加穩定、變異多樣性更豐富、個體少數鹼基突變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研究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腸道樣品是否更容易產生變異毒株”是未來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最終需要更多研究明確與否。
據介紹,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瞄準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突發性重大呼吸系統傳染病與肺損傷、支氣管哮喘與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創始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