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高校參與在穗粵港澳實驗室
【本報記者廣州廿日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兩年以來,廣州在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成效顯著。其中穗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已達十家,六家參與方包含澳門高校,澳門科技大學參與五家,澳門大學參與三家。
澳高校貢獻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兩周年廣州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今日上午在穗舉行。廣州科技局副巡視員李江介紹,在穗港澳協同創新方面,廣州已有十家實驗室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
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九日,首批十家聯合實驗室授牌,廣州市六家。二○二○年十一月廿五日,第二批十家聯合實驗室授牌,廣州市四家。這十家實驗室主要分佈在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環境科技等重點領域。
其中澳門參與方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大學兩所高校。澳門科技大學為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粵港澳環境質量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粵港澳離散製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的參與方。澳門大學為粵港澳光電磁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的參與方。此外,兩所大學還同時為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以及粵港澳污染物暴露與健康聯合實驗室的參與方。
助力新冠防控
十家聯合實驗室成立以來,在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關鍵性支撐上取得良好成效,特別是在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關中,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等在病毒溯源、治療藥物、快速檢測及公共支撐服務上做出積極貢獻。
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室在院士鍾南山帶領下,與美國團隊合作建立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聯合其他機構研製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粵港澳離散製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研發同步十二導、十八導心電圖機及心電網絡系統,相關設備有三千台被送往疫情前線。
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和武漢火神山醫院等開展大數據分析,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風險七至八倍,使重症患者病死率從百分之廿一下降到百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