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疫下新需求
經濟冷風未退,各界苦苦掙扎希望盡快走出陰霾,當中初入商場的青創者底子薄弱,對世紀疫情更難以招架。幸而去年政府推出經援措施及時雨,為企業構築了緩衝坡,穩住陣腳,沒有出現大規模結業潮,同時為青創爭取喘息空間,並非一面倒的退出市場,無以為繼。
由澳中致遠管理營運的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三年來進駐的項目存活率高達八成三,成效突出,卻非偶然。所有進駐的團隊要訂定創業計劃,制訂發展路線,定期檢視,並透過不同的分享經驗及活動,助力青創對接市場,激發向前的動力。
從不同的磨練機會中,青創者強化其抗逆能及應變能力,並激發出逆境自強的精神。從創孵中心的會員,把握疫下民生消費的轉變,利用大數據,逆市拓展售賣機業務,恰好反映推動雙創的理念,解決市場痛點與發展新需求。
疫情令市場生態產生變化,固有的發展模式未必可滿足疫下新需求,簡單如電子支付已成為商戶基本服務,與疫情前無法相比。疫情加速了大眾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如過去慣於面對面的商業模式,疫下搬到線上進行等,多方面重塑市場發展路徑。面對急速的轉變,營商者只能緊貼市場,重新思考未來路向,這既提高了發展門檻,同時帶來全新的市場空間。
後疫情時代,各方希望透過結合線上線下整合資源,利用科技賦能找到出路,可以想像,將為商業市場帶來全新局面,此時富有創新意念的青創者,憑着創新點子,或許從中找到新需求。
另一方面,當下市場全速觸網發展,開展線上業務已迫在眉睫,小店經營亦要在社交平台宣傳、直播推銷等,對部分企業已是駕輕就熟,但更多企業卻是束手無策,對科技如何賦能仍摸不着邊際。
如今,科技推動經濟是大勢所趨,但如何把握箇中精髓,需要各方推動。經濟局重組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開宗明義,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市場方面,若能為供需兩方牽線搭橋,相輔相成。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