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草
暇餘聽周華健的老歌《忘憂草》,心念一動——世上真有忘憂草這種植物嗎?
遂上網查“忘憂草”。還真有收穫:一篇題為〈忘憂草居然是黃花菜?〉的文章裏寫道:“忘憂草真的存在嗎?事實上,忘憂草是一種土生土長的國產植物,不僅可供觀賞,還可食用入藥。它就是俗稱黃花菜或金針菜的萱草。”
吃驚不小。忘憂草——黃花菜,好大的落差啊!一款最大眾不過的菜花,卻有着這麼一個充滿了“文藝範”的名字。
我品嘗過不少“忘憂草”——南方人的食譜裏,黃花菜常用來與豬肉末生滾煮湯。黃花菜的鮮嫩清甜,與豬肉末的濃香,相得益彰,甚為可口。但如果說這道菜吃完後能達到令人忘憂的效果,那就比較誇張了。在我的字典裏,一向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黃花菜究竟是怎麼被成為“忘憂草”的呢?網絡上的文章引經據典:《詩經》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意思是“我到哪裏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這裏的諼草,便是萱草,便是黃花菜。白居易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能忘憂”,因為“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孟郊的《遊子詩》則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小小黃花菜,在詩人筆下樸素而溫情,叫人油然而生對母親和家的愛與思念。
可見,黃花菜不僅是“忘憂草”,還是中國人的母親花,是中國版的康乃馨。
近年來,母親節漸成為國人重視的節日。每逢五月的第二周,花店的康乃馨總是身價百倍。要是中國人在母親節裏棄康乃馨而黃花菜,送媽媽們一束“忘憂草”,豈非更有意義?黃花菜這種既好看又好吃,還包含着中國文化意蘊的母親節花卉,相信每一位中國母親都會喜歡。
南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