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歲春入戶 牛氣滿乾坤
公曆二○二一年,中國農曆辛丑年,也是十二生肖中的牛年。民俗專家表示,從古至今,牛與中國人的生活始終保持密切聯繫,並具有多重象徵意義。
與中華民族結緣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牛,根植於數千年來中國農耕文明的豐厚沃土,與中華民族結緣深厚,歷代社會生活、文學藝術、信仰崇拜中無不留有牛的身影和故事。可以說,在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中,牛已成為社會化的動物,被賦予了豐饒的生命和豐富的象徵意義。
牛是“吉祥”的象徵。早在原始社會,人們便視牛為吉祥之物並當做神來崇拜。古人認為,氣宇軒昂的牛最具靈性,可與天地神靈溝通,每遇征伐、狩獵、祭祀、農耕、疾病、婚喪等重大事件,往往用牛的肩胛骨進行占卜,祈求福祉,避禍驅邪。
牛是“力量”的象徵。人們用牛耕墾、負重、往來交通、行軍布陣……體碩強健的牛,漸漸成為人類力量的載體,象徵著威武雄壯,牛勁十足。
牛是“五穀豐登”的象徵。牛為“六畜之首”,“牛馬年,好種田”是廣大農民的美好期盼,民間“鞭牛迎春”的活動,表達出希望借助春牛祈求風調雨順、人壽豐年的美好願望。
牛,作為數千年來溫良敦厚、勤勞淳樸的動物,被賦予了中華民族的美德,成為“踏實和奉獻”的象徵。
發揚“三牛”精神
羅澍偉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是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代表,有着勤懇踏實、任勞任怨、埋頭苦幹的寓意。誇獎他人時,總會說像“老黃牛”一樣。這種“老黃牛”精神不是沒有目標的蠻幹,而在於頑強和耐力,在於找準方向後的堅持和不懈。
除了實幹苦幹,牛還甘於奉獻。
魯迅先生說過“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魯迅先生也始終以牛為榜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回首不平凡的二○二○年,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揚“三牛”精神,才最終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勝利。
羅澍偉表示,二○二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全面擘畫之年,因此這個牛年意義不同尋常。當前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需要繼續發揚“三牛”精神,鼓足“牛勁”,充滿“牛氣”,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堅毅前行。
(天津十六日電)
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