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金蓮慶春禧
—楊大名賀歲新作賞析
在新冠疫情仍在世界流行之下的澳門,二○二一年的農曆新年將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中國畫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澳門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澳門畫院院長、本澳著名畫家楊大名推出他的賀年新作——《盛世金蓮》系列,希望以藝術的形式鼓舞人心,激勵大家共同抗疫的決心,祝願疫情盡快結束,人們共享安康太平。
荷花是澳門的區花,楊大名筆下的荷花燦爛悅目、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無懼風雨,寓意澳門在疫情當中頑強不已 、積極向上。迎來新的一年,疫情過後,定必大有作爲,各方面蓬勃發展,所以創作巨幅書法《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與荷花繪畫結合,大膽地於灑金紅紙上作畫。這種畫法在中國畫中極少見,一般清淡的中國畫顔料蓋不住紅底色,也足以表現出楊氏荷花的特色,一種與西方油畫不透明畫法結合的技法,使荷花色澤飽滿、豐潤華滋,突出在紅色之上,並互相輝映,呈現出很喜慶的氣氛,運用揮灑飛白、滴落流濺種種技法,以不安定的形體與色彩,捕捉瞬息萬變的荷塘景致。摒棄對寫實細節的描寫,與抽象畫法結合,着重動態光影變化的描畫,呈現出明暗變幻、花瓣飛舞的動態,顯然迥異於傳統靜態花鳥畫。楊大名善於營造晨色霧氣、流光掠影的縹緲氛圍,組成多樣的空間感,線條筆觸間直率的感情流露,這種看似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繪畫形式,其間濃厚的東方精神本質卻清晰可見。以楊大名多年的寫生實踐經驗,在其長年累月的反覆提煉、沉澱,從最初對荷花的新鮮激情,超越時空地結合當代創作概念而重新構建出的心象——《盛世金蓮》系列,正如王維提出的“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畫論。對於荷花的生長規律、造型結構的嫺熟掌握,進而內化成精神體驗,並昇華為無形的感悟與冥思,於咫尺的畫面上,隨心所欲地再現的荷花形象,正是緊緊相繫中國文人傳統的精神哲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回歸自然卻又掙脫自然寫實形象綁束的藝術表現。
兩側的書法和中間的繪畫組成了三聯畫的結構,中國畫論素有“書畫同源”之說,在這裏書法作品看來更接近繪畫,而且抽象的意味更濃,兩種不同表現方式的作品互相對比又互相輝映着,這種中國的傳統藝術結合了表象與表意的功能,從西方的角度來說是兼容了可讀性與可觀性,而這兩幅“畫”(對聯)以單純的線條構成畫面,曲折跌宕的運筆,宛如唐代懷素《苕溪詩帖》中不拘成法、筆意相連的意蘊律動。靈活運用正、側、藏、露四種筆法,使各字的長短、輕重、仰偃、轉承、起收、粗細、疏密變化豐富,佈局奇詭、出其不意,直率勁逸的墨色筆鋒,刻劃出疾驟的力度與節奏感,靈活地朝四面八方自由地放射,倏忽穿梭,倘若“奔蛇走虺勢入座、馳毫驟墨列奔駟”般,透過當中奇巧的線條佈局,牽引着觀眾視覺的起伏,完美表述了行書兼具速度、韻律以及信手拈來的特質,並在中間的荷花繪畫中得到精準的轉化,這種書法的用筆,濃重的墨色畫成的枝丫成爲全畫的骨架,與書法互相呼應,使三聯畫結合一致。此巨作不僅帶給人們為之驚嘆的視覺美感,細細品味之下,處處縝密的用筆巧思,其深厚的書法底蘊更是表露無遺。
《蓮運》更接近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以青、紅、黃撞粉的色彩潑點遍佈於畫面中,線條與色彩的分佈、相互穿插關係,橙色與粉紅色之間的漸層處理、黃綠與鮮紅之間的衝突對比,呈現出蓬勃生機。色塊的或清晰、或模糊,濃稠的水彩水粉與墨塊明度的細微變化,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不明顯的邊緣線暗示了景深與觀者間的距離感,組構形式元素的方向性與聚散相互映襯,展現出廣闊深遠的空間關係。藝術家從形體的束縛中解放,“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直探中國書畫的源頭與根本,透過點、線、面的概括,詮釋東方融入自然與周遭環境的獨特觀點,以色彩與構圖的特殊性打破中西繪畫的鴻溝,在回歸書畫本質的同時,傳達了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深層的底蘊。在《彩韻》中,藝術家巧妙控制水與墨的交融,發揮出水墨“焦、濃、重、淡、清”的五色效果,又酌量調進藍、黃、紅、粉等彩色,提升了畫面的質感與層次。其中顯見藝術家肆意地將自己的情感以流暢如音樂的線條、躍動的筆法自然地抒發揮灑,大器而生動地在畫布上為觀者再現充滿神秘與詩意的仙境。《彩歌》畫面中黑墨的跳躍韻律、節奏雄健的線條表現,與如夢似幻的溫暖黃色成鮮明對比,表現清晨荷塘的瀟灑清曠,這裏或也能與法國印象派莫內的《睡蓮》相呼應,但以東方精神見勝,透過充滿書法韻味的筆觸,使得稜角凸現的枝幹,平添清新峻逸之氣,既得中國之寫意,亦具西方之抽象,不僅顯示出獨創性,亦成功傳承和發揚中國藝術傳統。
楊大名的賀歲近作——《盛世金蓮》系列,大膽汲納東西方藝術元素,畫中的點、線、面,來自中國傳統筆墨,卻又符合康丁斯基以來,抽象繪畫對於線條和色塊之探索。不管是書法線條、墨意,抑或撞粉、渲染,始終被藝術家所靈活駕馭,在作品中率性揮灑。既有現代繪畫的創作概念,又有水墨畫的飄渺之美,藝術家使用了抒情抽象畫家常用的滴流、點灑,強化了荷花在風雨飄搖、浮光掠影中的動感,與西方藝壇的同儕相較,則蘊含與眾不同的東方詩意與韻律,發展自清代以來文人畫的傳統,深得筆墨精髓,融入中國審美概念,結合時代氣息,推向當代創作,彰顯獨特個性之餘,亦成為華人藝術家的重大貢獻。
當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