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子之歌看管文
《尙書》在“晩書”一章有〈五子之歌〉。此歌並非DO RE ME FA SOL,也不是宮商角徵羽的情調,更無工尺合士上的節拍,大概是一種民謠。歌的內容講述夏朝第三代君主太康,即位後只顧田獵遊玩,荒廢政事,不恤民情,人民怨恨,終被有窮部落首領后羿所驅逐而失國。〈五子之歌〉所叙述的是太康失國之前,去洛水之南田獵,他的五個兄弟與母親同往,在洛水之濱等着他。可是太康樂極忘形,久去而不知返,為后羿所拒。他的五位兄弟在洛水之濱等了一百多天,望穿洛水,仍不見太康歸來,心生怨恨,乃各作一歌以示譴責,這就是〈五子之歌〉的由來。
〈五子之歌〉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第一句就講到祖宗大禹的遺訓,民衆可以親近,不可以輕賤,民為國之本,本固則邦國安寧。
第三首歌詞說:“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歌是說:只有帝堯,擁有冀州地方。如今失去他治世之道,擾亂了綱紀法度,於是招致國破家亡。
歌之四首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歌謂聖明的祖先大禹,有治國的典章法則,留給我們,使關口通暢計量統一,人民互通有無,王府富裕起來,如今廢棄了祖宗的勛業、遺訓,覆滅了宗族。
《管子 · 樞言》這一章說:“王主積於民,霸主積於戰士,衰主積於貴人,亡主積於婦女珠玉,故先王愼其所積。”積,聚也、積累也。首一句說的是積聚民,正是〈五子之歌〉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而霸主積於戰士,是窮兵黷武;衰主積於貴人,是只重官僚貴族。至於亡主,積聚婦女珠寶,比夏之第三代君主太康更不如,這是玩樂派,有謂“玩物喪志”,終必招致滅亡。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