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三大傳統手工業
炮竹製作見證工業發展
“炮竹一聲除舊歲”,農曆新年期間放鞭炮是華人傳統習俗,寓意辭舊迎新。習俗亦沿襲至今,不僅過年過節,凡是有紀念意義的喜慶日子,在條件容許下,人們都會放鞭炮慶祝。
在澳門,炮竹業為昔日三大傳統手工業之一,原本炮竹廠多設在澳門半島,台山區這個地名也是因為台山炮竹廠而來。因當時台山地處偏僻,闢為危險品製作區,惟一九二五年間,市區其中一家規模最大、有逾千名工人的炮竹廠不幸發生爆炸,死傷數百人。
此後,炮竹廠被勒令遷往氹仔,不過仍無礙炮竹業的發展。當時在氹仔最早開設的炮竹廠是廣興泰,其後謙源、光遠、廣興隆、益隆及謙信等相繼開廠經營,產品遠銷美洲及東南亞各地,成為當時澳門工業發展的龍頭產業。
一串長長炮竹背後製作工序相當繁複。首先將紙張染色、切段、磋成炮仗外形,這種未裝火藥的半製品叫“炮”;再將零散的“炮”捆成一餅,由師傅調勻藥粉,稱為“校藥”;接下來由工人將火藥注入一頭密封好的炮殼內,插上藥引,然後將炮殼封口,其做法要將一整餅炮仗以鐵針將炮殼壓實,以木棒敲鑿鐵針才夠力將炮殼收口封實,此工序為 “鑿炮”;最後還經過將單個炮仗編織成一串的擯炮工序,才算完成。
由於部分工序可以分發給廠外人士在家工作,定期交貨,炮竹成為澳門家庭手工業之一,經常可見婦孺在家門前搓炮、鑿炮、擯炮,賺取低微報酬,幫補家用。
欲知更多相關歷史,請掃碼欣賞影片。